合同范文工作计划范文工作总结范文合作方案范文日志日报范文工作报告范文年终总结范文申请书范文通知书范文请假单范文活动策划范文活动报道范文简历范文委托书范文授权书范文论文范文简报范文志愿书

铁路公园设计论文范文(精选5篇)

发布时间:2022-11-23 19:16:45阅读量:838

铁路公园设计论文范文 第一篇

一、高架铁路沿线景观的作用及特点

1.景观的动态*。这一特*主要是针对列车乘客来说的。伴随着铁路的线*运动,窗外的景*像一个滚动式的画卷一般,将途经的城市、乡村、农田或高山水域,接连不断地展现给车内乘客,形成一个无限延展的时快时慢动态场景。随着场景的不停变换,它能够缓解人的紧张情绪,引导空间方向感、满足人际交流、营造特定氛围等。

2.景观的层次*。针对乘客来说,随着列车的行驶,乘客眼中的景观被分为远景、中景和近景,并且三者迅速转换。往往远景被当作背景而存在,中景是能被旅客清楚欣赏和识别的景观,近景由于车速过快而引起视觉模糊无法辨认。所以铁路沿线景观针对乘客来说,是变化的、大尺度的、具有一定层次感的大体认知。而城际铁路都是以高架铁路形式修建,乘客竖向观赏角度较大,视点较高,能够清晰地欣赏到铁路沿线景观绿化的平面构成和低层屋顶设计。对被高架铁路穿越的城市空间来说,其层次*还应包含竖向景观的层次*,周边居民在欣赏其铁路景观时,感受更多的则是高架桥及附属空间自下而上的竖向景观层次感。

3.景观的流畅交融*。铁路沿线景观是一个典型的线*景观空间,加上城际铁路在不同地段设置的站点出入口广场开放景观,这条线又完美流畅地串联了城际铁路沿线空间及站点广场,犹如一串绿*项链串了若干珍珠一般,具有良好的景观交融*。随着铁路的运行,静动相结合的流畅感,也为城市增加活力和魅力。4.景观的瞬间体验*。针对旅客来说,车窗外的沿线风景是受车速、座位和视点高低及视域范围影响的瞬间体验*。列车在出站低速行驶时旅客可以拥有较大的观赏视角,对景观的信息接收也较为完整,快速行驶时,旅客视角变窄,只能欣赏远景,或视野内较为突出标志*景观。针对铁路周边的居民来说,则不受瞬间体验的影响。

二、郑开城际铁路简介

郑开城际铁路又名郑汴城际铁路,全长约57.4km,沿途经郑州市、开封市,全程设置站点13个,设计最高时速200公里/小时,双线电气化客运专线,全程单程运行时间半小时内。铁路自郑州东站城际场引出,沿金水东路、郑开大道南侧,东至开封宋城路站。郑开城铁列车全线使用电力牵引机车,是无污染、零排放环保铁路。郑开铁路全线与郑开大道平行,紧邻郑开大道南侧,全程96%为高架地上铁路,站台。铁路沿线用地*质西段多为商业金融用地,中段为商业及住宅体育、行政办公用地和混合用地,东段以混合用地为主,全线每间隔5km规划有生态绿地及公共绿地片区,作为郑汴产业带沿线建筑密集区的生态缓冲带。本文认为郑开城际铁路沿线适宜依托该生态绿地及公共绿地片区打造具有郑汴一体化特*的景观。

三、郑开城际铁路沿线景观设计原则

(一)环境整体协调*

铁路沿线景观设计要与沿线用地*质及用地现状及环境相结合,协调控制规划。郑开城际铁路沿线有城市、郊区、河流、农田、绿地、产业园区、高教园区等,他们相互制约、渗透和影响,在景观设计上应考虑沿线绿化平面构成、线形、构筑物的**、造型、风格等与周边环境协调。

(二)地域文化特**

地域文化特*是区别不同城市特点的最基本的特点,这要求城际铁路不仅在铁路工程构筑物的造型景观设计上要融入地方特*,其沿线各个节点的景观设计也要与各个地段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等相协调,通过蕴含地域文化特*的周边建筑、构筑物、植物群落、公共绿地、自然风景的设计来展现沿线城市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

(三)景观生态*

城际铁路沿线景观不但是连接两座城市的景观廊,也是联系两个城市的生态廊,在设计时必须以生态优先,植物选择应适地适树,物种应丰富,多土壤微地形,适当结合广场等硬质景观,合理保护利用沿线植被、水系和文化历史遗迹。

四、郑开铁路沿线景观设计建议

(一)结合沿线生态绿用穿*设计

与周边用地环境相协调。根据环境协调*这一原则,依照郑汴产业带整体规划,结合周边用地*质,将生态绿地与道路绿地、公共绿地、工业绿地相结合延伸渗透,形成铁路沿线绿道。

(二)融入郑州中牟开封三城文化特*

与站前广场结合,形成链式景观带。开封为八朝古都,郑州为商文化的发源地,郑开城际铁路连接了两个历史古城。中间的中牟为郑汴产业带核心区,是现代工业产业为主的纽带,作为分隔,也作为过渡,联系两个历史文化沉淀厚重的城市。铁路沿线景观设计应考虑融入三地文化及特*,并适当结合站前广场,形成一链连交通,一链展发展,一链穿历史的景观格局。

(三)把握好沿线景观尺度及体量

合理规划铁路沿线景观视廊。铁路沿线景观由于铁路的高速,以乘客为对象的特点,应结合沿线公共绿地或生态绿地设计大尺度大体量景观。根据许姝(2012年)研究,当列车以200km/h速度行进时,乘客的最短视距为18m,针对乘客设计的铁路沿线景观带宽度宜大于18m,且景观重点宜在18m外;获得清晰的物体印象界面的最佳视距是90m,界面长度是131m,所以建议沿线景观带的建筑物界面长度应控制在130~150m[2]。以周边居民为对象应结合街头绿地、桥下附属空间、建筑前广场,设计较为丰富的中尺度和小尺度空间,弱化高架桥对周边整体空间的破坏。铁路沿线景观视廊是乘客能够透过车窗欣赏到窗外景*的视线通廊,建议郑开铁路沿线景观设计应结合七里河、运粮河等自然河流,与铁路垂直或相交的道路来规划景观视廊,应结合城市规划,在视廊尽端设计具有城市识别特*标志建筑物、景观构筑物或绿地景观。

(四)要合理进行沿线建筑景观设计

形成有特*的建筑**、材质、风格及夜景。由于处于产业带中间,铁路两侧建筑较多,类型有商业建筑、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学校、写字楼、工业建筑等。为了沿线景观应在合理规划建筑界面长度的基础上,规划统一协调具有区域特*的建筑**,高度、材质及建筑风格,并且规划沿线夜景,为夜晚乘客带来美妙的视觉体验。另外,桥下构筑物的**风格和夜景也应纳入沿线景观规划内容,为周围居民提供优美的可识别的桥下空间。

(五)结合地形及植物景观设计

降低铁路沿线噪音,美化天际线。沿线植物及地形设计除了能形成地域特*外,还能降低铁路沿线噪音。植物选择宜以本地树干高大宜成活的乔木为主,适当结合常绿乔木,形成高架铁路桥两侧的绿*屏障,落叶植物建议采用杨树、银杏、刺槐、楸树,常绿植物建议采用雪松,青杆等。建议在铁路沿线绿地进行带状起伏地形设计,结合高大乔木,能形成列车在树丛中穿梭的美景,乘客也能欣赏到高低起伏的绿*树海景观。

五、结语

铁路公园设计论文范文 第二篇

摘要:随着我国步入高铁时代,各地围绕高铁站区的规划建设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笔者以滁州市高铁站区总体规划为例,阐述了规划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规划重点,就发展定位、空间布局、特色打造、规划实施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做好高铁站区规划,为其他城市高铁站区的规划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铁站区; 滁州; 特色打造; 规划设计

Abstract: As China entered the era of high-speed rail,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high-speed rail station area are in full swing. Illustrated by the case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Chuzhou high-speed rail station area, the paper explains the guiding ideology, planning principles and focuses, and expounds that how to do the planning of high-speed rail st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spatial layout, features building and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other cities in planning of high-speed rail station area.

Keywords: high-speed railway station area; Chuzhou; features building;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背景——我国步入高铁时代

高速铁路既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

高速铁路具有速度快、运量大、能耗低、节省用地、安全性高、环境污染小以及正点率高等特点。高速铁路的发展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对国家、区域和城市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促进了沿线带状节点式地域的发展,实现了产业的区域转移和平衡。2011年高铁预计将建成通车 4,715公里,合计13,000公里以上。新线合计7,901 公里,共计98,901公里。我国现有京津城际、武广客运、京沪高铁、石太客运专线等16条高速铁路,越来越多的城市步入高铁时代,围绕高铁站区的规划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京沪高铁2008年开工建设2011年正式通车,滁州高铁站作为京沪高铁江北第一站,地处滁城与全椒县城之间,属于城市的边缘。滁州市希望借助高铁站的建设,推动新城开发,提高城市竞争力和承载力。从高铁地区的发展以及新城建设这些新兴事物来看,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笔者结合滁州市高铁站区总体规划,就规划的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一、规划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把滁州打造成东向发展的新型城市的总体要求,把高铁站区的发展与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相结合,提升滁州的承载力和吸引力,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生态和谐原则

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的目的都要以人为本,高铁站区发展目标的制定和用地布局以及规划的方方面面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通过新区建设构建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生态和谐的生活景象,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意愿。

2、坚持区域整体、共建共享同城化原则

高铁站区总体规划要树立区域整体原则,从滁宁一体化,构建大滁城角度把握本区定位,做好与周边片区的规划对接。加强供水、电力、燃气、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实现同城化、一体化。

3、坚持近远期结合,突出规划刚性和弹性原则

规划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规划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明确哪些区域是禁止建设的,那些是鼓励建设的,那些是限制建设的。坚持近远期结合,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

4、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

要充分挖掘本区特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塑造本区特色、张扬城市个性。

三、高铁站区规划重点要回答好以下问题

1、高铁站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如何确定?

从外部和自身两个方面确定。外部主要是参考发达地区、类似地区的成功经验。自身主要是分析发展背景和自身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及与其他片区的关系,从中找准定位。

在滁州市高铁站区总体规划中,专门就高铁站场地区建设模式进行专题研究,列出了高铁站场地区空间利用的“圈层”特征以及空间集约利用特征。分析了国内外高铁站场规划建设实例,尤其是列出了徐州、蚌埠、无锡、苏州等京沪高铁线路上与滁州站同等级高铁站的规划建设情况,总结了借鉴意义。

在自身条件方面主要借助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分析,从区域层面强化区位优势,提出滁州高铁站区是滁宁一体化的节点区域,大滁城功能完善、提升的理想地。从产业转移大背景和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入手,强化资源优势和发展机遇。综合上述分析确定滁州高铁站区总体定位:大滁城门户、以高铁、滨湖、低碳为特色的宜居、宜商、宜业、宜游的新城区。

铁路公园设计论文范文 第三篇

改善铁路周围的生态环境,创建铁路沿线环保生态廊道体系,充分缓解修筑铁路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程度。绿色通道设计可分为三方面:①路基边坡;②路基边坡外至用地界;③桥梁梁下用地范围内绿化。

路基边坡方面

路基边坡宜选用灌草相互结合的立体栽种模式。因边坡大多具备土壤贫瘠、存水存肥性差的特征,这要求所选植物在耐干旱、耐贫瘠、根系生长较发达、覆盖性好、易于成长、便于打理、兼顾景观效应方面效果突出。应根据不同的环境状况因地制宜,考虑相异的施工工艺,还要以不同的比例来搭配植物。路基边坡应洒满草籽,草籽比例约15~20g/m2,草籽宜选用冷暖季型草一起撒播,冷暖草交替长出,促使边坡四季常青,同时点播豆科植被固氮肥地。本线采用草籽配置比例为:豆科植物,比如紫花苜蓿和白三叶等;暖季型草,比如百喜草与狗牙根等;冷季型草,比如高羊茅与紫羊茅等。较单一的草本护坡因在初期有较高的面积覆盖率,能较少雨水对坡面形成的面蚀,但生态群落单调,没有层次结构,对于恶劣天气抵抗能力较差,容易引起大范围退化。而灌木拥有根系深、生长期较长、覆盖率较高、叶片不集体凋落的特性,灌木护坡在长时间护坡效果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因此,选用灌草结合的形式护坡,能充分利用草本植被速生、覆盖率更高及灌木植物较高、灌幅较大、根系较深的特点,形成混合植被护坡结构。在边坡长草之后,还应以不同颜色的灌木品种搭配以及地被植物等组合对边坡进行点缀种植,形成多种色泽、图案的边坡景致效果。

铁路路基边坡外至用地界

设计路基边坡外至用地界的绿化理念,主要是考虑对线路的景观起到美化效果,采用乔灌草花互相结合的方式恢复生物群落植物覆盖层。绿化景观一般通过所选树种的颜色、花型、花的色泽以及灌木造型来表达。本线选用绿化模式为:水沟内侧以颜色不同的小灌木搭配绿篱,其间用带花小乔木或大灌木丛点缀,对乔灌种植后的裸露表层采用地被植物、草本花等遮盖;水沟外侧主要种植乔木,使铁路具有隔离林带,常绿乔木、开花乔木、落叶乔木等混合栽植,乔木下还可种植灌木绿篱、组团装饰,裸露地表予以草坪覆盖。本线预计使用苗木品种有:草本,如沿阶草、地被菊、葱兰等;灌木,如小叶女贞、红花继木、茶花等;乔木,如广玉兰、银杏、栾树等。草本花种植密度是20~25棵/m2,小灌木绿篱以及组团栽植密度是16~20棵/m2,花灌木种植密度是每穴1~3m,乔木种植密度为每棵2~3m。

桥梁锥坡:其锥坡参考路基边坡绿化计划,骨架内洒满草籽,并穴种植灌木,混撒草籽密度是15~20g/m2。同时,沿着锥坡坡脚种植一排两行攀爬植被。桥下地段:梁体投影范围内,以种植耐荫植物为主。投影边缘至用地界要和路基边坡外至用地界所选树种保持一致性。桥墩:对一些跨越公路与城镇的桥段,应在桥墩周围设种植槽位,栽植凌霄、爬山虎等攀缘植被。桥身地段:可通过在桥梁的遮挡板上悬吊种植槽,在槽内种植景观植被及垂吊性植被,从而遮挡混凝土桥身。

针对经过大型城镇、重要景点的隧道洞口,考虑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自然风情、采用浅浮雕、装修等办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洞口景观设计。充分结合隧道洞口现状及洞口周围环境情况,对隧道边仰坡运用草灌结合的形式进行景观绿化,将花灌木进行点缀,减少隧道修建改变山体结构的痕迹。

铁路公园设计论文范文 第四篇

云桂铁路

云桂铁路(云南段)坐落于云桂高原地貌地域,高原地貌是由丘陵、低中山、溶原、高原盆地构成。本线所经地段是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直接接受太平洋以及印度洋水汽补充。气候特性是温暖湿润,雨水充足,夏季炎热而漫长,冬季会偶遇奇寒,干湿两季区分明显。该沿线土壤大多是赤红壤、紫壤以及红壤。大部分土地瘠薄,有机质含量不高。现场边坡挖开的土壤大多是红黏土以及膨胀土,土壤具有容易板结成块状的特性,对植物生长不利。

沪昆客专

沪昆客专(云南段)是热带高原型的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候温暖潮湿,雨水充足,冬季干燥而寒冷。该沿线大部分地区土地瘠薄,有机质含量同样不高,以红壤为主,昆明市边缘地区沿线高原盆地经长时间的耕作,土壤已变成肥力较低的.水稻土。

铁路公园设计论文范文 第五篇

【摘要】随着我国高铁建设规划的加速实现,我国进入了高铁时代,京沪高铁也将于2011年7月正式通车运营。高铁时代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从宏观层面上的区域发展战略的相应调整,中观层面的城市结构的重组,到城市发展的微观层面都受到高铁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滕州东站的建设对滕州小城镇发展的影响,试图从较小的研究对象入手,能够较为清晰的提取出类似小城镇发展研究的框架,主要从区域层面的定位、产业发展转型、交通系统的衔接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布局四个方面研究小城镇适合的应对策略。文章最后探讨形成类似城镇发展的研究框架。

【关键字】高铁 城镇发展

1高铁时代对城市带来的影响

宏观层面

自2006年至2010年,我国新建万km铁路新线,主要有京沪、京广、京哈、沈大、陇海时速超过200km以上,还有京津、沪宁、沪杭、广深、广珠等大城市之间的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如此庞大的高铁与城际投资规模,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时代的到来。

中观层面

高铁的布局与选址要协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它将会影响城市功能结构的重组。由于规划没法预见所有变化,这就要求城市抓住变化所带来的机遇,进行城市空间发展的应对规划。要平衡各种利益和协商不同人群,协调高铁等基础设施自身运行规律和价值与城市的的运行规律和价值平衡。

微观层面

高铁的建设给周边城市的发展建设带来机遇和挑战,需要城市在空间发展方面给以具体应对。相关研究从理论方面给出了措施,像借鉴价值平衡理论和城市规划相关理论中的空间发展理论、TOD理论和触媒理论等。通过空间发展理论建设枢纽地区为城市新型功能混合区,TOD理论建设枢纽周边地区为圈层式布局方式,触媒理论,形成新型城市活力中心。[1]

2探讨高铁时代下的滕州城镇发展

京沪高速铁路于2008年4月18日开工,从北京南站出发终止于上海虹桥站,全线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2011年5月京沪高铁开始进入运行试验阶段,7月将正式开通运营。全线共设24个车站,始发站5个,中间站19个。京沪高速铁路在滕州市东南设有滕州东站,是19个中间站之一,位于枣庄新城区南部东沙河镇境内,辐射临沂、济宁南部等地区。

本文从区域层面、产业转型、交通系统及城市空间结构等方面研究来研究南沙河镇应对高铁时代采取的发展战略。

高铁时代促进区域一体化的形成

滕州市是山东省的经济强县,是鲁南城市带的重要城市,它与枣庄市,薛城组成一个“三角区”,力求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形成中心城市,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增强辐射带动功能。而南沙河镇位于金三角之间,并位于城市发展主轴线上,受到枣庄、滕州、薛城三个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南沙河镇在区域社会经济中的具有区位、交通优势,应尽快实现与滕州中心城区的对接,一体化发展,通过规划引导,做到布局科学合理,形成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良好态势。同时与经济开发区实现产业对接,建设滕州市南部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健康的发展。

因此南沙河镇从高铁交通支撑和区域专业化分工角度,应重新确定其区域定位:作为滕州市区南部新兴生态综合区,滕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形成特色的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区。

高铁时代促使城镇产业转型

交通技术革新始终是推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高铁建设不仅直接拉动了从重工业到高科技等一系列集成产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也做出贡献。并且因高铁大幅度拉近山东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等都市圈之间的经济距离,使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由此引发地方产业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变革。

高铁的建设优化了运输结构,人便其行的同时货也畅其流,促使城市第三产业向现代服务业快速转型,第二产业也迎接产业承接、调整、优化的重要机遇,壮大产业集群,充分发挥物流优势,为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的转型创造条件。

南沙河镇属于滕州市经济开发区B区,滕州总体规划将南沙河镇划入全市重点开发区域,与经济开发区对接,纳入中心城区范围。同时山东省于2011年5月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上述发展背景下高铁的建设进一步催化了产业的发展和变革。因此南沙河镇应在自身产业雄厚的基础上,可提出面向未来城市产业专业化特色发展的战略目标:南沙河镇在镇区北部发展工业园区,用以承接滕州和枣庄的产业扩散,并在承接的基础上打造化工、医药、农牧特产深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平台,继续加强机械、电子、食品、医药、家具、建材等主导产业建设,从而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最终发展为新型产业园区;并且挖掘城镇的生态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利用高铁带来的交通便利,积极发展旅游业,打造成生态的历史的城镇。

高铁影响下的城镇交通系统

高铁作为铁路建设的龙头不仅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投资拉动内需,进而调整产业结构、平衡区域发展上具有独特价值,重要的还可以消除当前铁路运输瓶颈制约,其中京沪高铁使北京到上海5个小时成为现实,“N小时经济圈”则成为最为突出的特征。

南沙河镇驻地距离滕州高铁客运站12公里,区域内交通优势突出,素来有“滕州南大门”之称。南北向主要依托京沪铁路、京福高速、104国道,东西则主要借助枣木高速公路以及日东高速,联系鲁南城市群,通向全国。与济南,临沂,济宁三市机场分别相距200公里和100公里。驻地距离京杭大运河滕州港30公里。

相关范文:

最新范文:

热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