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范文工作计划范文工作总结范文合作方案范文日志日报范文工作报告范文年终总结范文申请书范文通知书范文请假单范文活动策划范文活动报道范文简历范文委托书范文授权书范文论文范文简报范文志愿书

服装艺术本科论文范文(精选12篇)

发布时间:2023-02-16 13:43:25阅读量:395

服装艺术本科论文范文 第一篇

广州美院服装设计专业基础改革之我见

摘要: 广州美术学院服装设计的办学特色与理念,教育目标、体制机制建设,校政企合作,产学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为主的教学与研究,提升行政管理效能,师资队伍建设,营造人文和谐校园等。

关键词: 服装设计特色与理念 服装设计课程定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 服装设计课已经突显出学生在设计情趣方面的缺失。作为一种文化,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就目前相对落后的教育观念、教育形式、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一、在专业院校中独树一帜的意义

回顾改革开放后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广州美院服装设计学院敢于跳出专业人才培养的格局,面向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确具有改革的眼光和气魄,在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体系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服装设计学院建立以来,采取本科为主,专科为辅,两条腿走路,多种形式办学,在坚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率先扩大招生,为广东省培养了一批高校和服装设计的教师师资,也适应社会对服装设计方面人才的需求成效显著.

二、教育目标

(1)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互动教学为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状态和要求决定了教学的成效,服装设计的对象是人,因此熟悉人体结构和人体运动的规律,掌握

服装艺术本科论文范文 第二篇

服装企业的营销策略分析毕业论文及开题报告范文格 式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 发展趋势等)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纺织服装业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从 18 世纪产业革命开始直到现在,在 产业部门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在国际贸易领域始终令人瞩目。从工业化和经济 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纺织服装业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初期的主导产 业,随后纺织品和服装成为其对外贸易中最主要的出口产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 发展和各国的经济结构的变化,纺织服装业本身从劳动密集型走向技术密集型, 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比较优势,不断改变着世界纺织品 服装生产和贸易的格局。 随着世界纺织品服装竞争的加剧,纺织服装行业正从美国、意大利、欧洲向 亚洲市场转移,这个转移不仅是 OEM(Origin Entrusted Manufacture 贴牌) 生产基地的转移,国外零售品牌也加入了向中国内陆竞争的力度。据专家预测, 到 20xx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和最大服装消费国。基于这种 情况,国外品牌的大举进入与中国企业正在成长的不对称,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如何在与国际服装品牌同台竞技时转变成一个真正的服装品牌大国。 与国际接轨的品牌经济新形势要求大陆服装企业必须以国际化标准来做国 际竞争的准备,如何面对新形势的挑战,如何以国际水准建立品牌,如何用先进 的管理模式提高效益,如何让产品创新获得令人满意的市场效果,解决好这些问 题就是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二)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潘力在《服装市场营销管理》 ,阐述了这样的观点:中国服装产业日趋成熟, 国际竞争力也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向产品质量创新优势、 产品开发创新优势、品牌 创新优势、文化创新优势的高层次优势转变。20xx年是产业调整升级的关键年, 产业的微妙变化都将对我国服装产业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服装产业日趋成熟,国际竞争力也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向产品质量创新优势、产品开发创新优

服装艺术本科论文范文 第三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设计日益成为美化人们服饰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的生活技术。本专业培养能系统掌握服装设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利用开拓性的设计思维能力以及娴熟的服装工艺表现力,在服装企业、服装研究管理单位从事成衣设计、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服装设计课程改革

一、引言

2010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实现持续良性发展,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历史高位。

未来服装企业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两类人才,即开发类、营销类人才,具体来说是三种岗位:设计、制板、销售。且在人才需求的数量上有增无减。

服装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服装行业环境对我国的服装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强调本土化、品牌化的大格局下,进一步更新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强化专项服装设计,重应用、重实训、让学生在创作及表现的过程中真正理解设计的内涵,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服装设计专业学科的发展。

全国服装专业高校200多所,每年服装专业毕业生大约2万多人;专业办学水平较好的高职院校有邢台职院、常州纺服职院、南通纺织职院、浙江轻纺职院、武汉职院、广东纺织职院、嘉兴职院、温州职院等十几所;对20多家企业及省属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及历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基层从业人员学历偏低,服装企业对熟悉生产设备、工艺设计与实施、产品设计、服装营销、连锁店经营与管理、服装生产管理等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主要是中层管理和技术岗位、终端营销岗位,主要从事产品设计、制板与CAD操作、连锁店管理与营销等工作。

二、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教学环境差

学校校教学环境,与企业真实的生产、制度环境差距大,学生希望增强实训、实习环节。教学基本实训基地应包括有服装展示厅、服装表演厅、设计工作室、服装工艺工作室、服装陈列实验室、服装CAD实验室、服装CAM实验室、服装制板实验室、服装工艺实验室、立体裁剪实验室等,大多数院校因为经费的问题,教学环境以及条件与企业相差甚远。

(二)专业设置内容不合理

课程的设置、内容与就业岗位工作脱节,理论过多,应多开实践课程,掌握工作经验。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认识服装,才能获有更多的直接经验,才能做出真正好的有用的设计。服装专业是产业课程,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在多年的教学中越来越感受到本专业的设计课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教学活动没有走向社会,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学生的设计是准理念型的,思维无法拓展,市场应变能力差,不少学生毕业后都感受到自身所学知识在工作实践中的应用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磨合。

(三)实验教学设备不先进

学校的实验设备在先进性方面与市场有差距。目前市场上比较先进的实验设备主要有香港、日本、欧美等先进国家专业教材和最先进的电脑CAD辅助设计、打板放码,以及最新流行咨讯。

三、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

(一)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内容

1、淡化理论课与实践课界限,每门专业课都是实训课

2、引入企业内容,课程项目化(虚做和实做)

3、虚做项目在校内进行多方评价,实做项目企业评价,使学生在校即可积累工作经验

由此看来,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还要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与实际结合、与市场结合、与企业结合、与具体课题结合,是服装设计专业与企业结合的目的所在。与具体课题结合以后,市场的瞬息万变会迫使教师不断更新、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可以防止空对空地教学理念。

(二)项目团队的教学方式

1、一门项目课程由2~3位专业教师组成团队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时间上相互交叉衔接;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在做中教、做中学;3、淡化考核,注重过程管理。 转

综上所述,“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通过与企业合作、创新设计等多种形式,把课程学习的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完成一个具体的设计任务为主线。

(三)加强师资力量,改革教学方法

1、教学改革研究:教研项目、教学研讨会、专指委会议;2、管理制度:说课常态化(集体备课、议课),公开课制度,听课制度,师徒结对帮扶制度,教研活动制度,找不足、高效化;3、培训:多送教师去国外交流,参加专家讲座以及企业锻炼。

四、结论

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是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

它是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组织、设计和调控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的体系。也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经验的系统概括。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应该探索与企业合作,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使教学内容适合于高职教育的需要,符合行业和岗位需求特点,融技术性、艺术性、综合性为一体,强调三者的完美结合。通过学习,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具备设计能力、综合表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服装艺术本科论文范文 第四篇

《 服装材质的艺术表现 》

服装材质设计是服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设计师创意体现的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服装材质的发展脉络以及它对服装设计的影响,并提出服装材质的发展与创新将成为新的主流趋势。

The clothing materials design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fashion design and one of the ways to show designers' creativity. This article explained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clothing materials and its effect on fashion design. The author believed that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clothing materials will become the new mainstream trend in fashion design.

服装材质在今天的服装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服装设计的三大要素之一,服装材质是服装设计的根本,也是诠释服装风格,左右服装色彩、造型表现效果的最直接体现。

1服装材质的发展脉络及影响

从古至今,服装就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衣”不但有避体、御寒等实用功能,还有装饰、修饰的审美功能。古代的人类的衣着材质是直接取自自然界,是纯天然的材质,比如兽皮、羽毛、树叶等,古代的人类将它们经过简单的缝制,便制成了最初的“衣”。随着人类的发展,农业的产生,服装材质也随之有了棉、麻、丝等各种天然的材料。可以说这些早期的服装材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繁衍、演变及发展的过程。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农业、手工业及织造业得到迅速发展,服装材质也随之发生了质的飞跃,如织锦、罗纱、毛呢织物、蜡染布、无纺材质等都相继出现。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服装材质日趋丰富,同时人们对于服装材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服装材质的发展与创新就成为服装行业的主题。

服装设计效果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面料的质感、色彩、图案等,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服装材质的合理选择。不同材质的面料所体现出的'风格是不同的。针对各种不同的材质,设计师要对其性能深入了解,结合面料特色设计,把握设计的契合度、灵活运用各种设计元素,以便恰当表达出设计师的创意思维,使服装效果得到完美呈现。

2服装材质的艺术表现语言

在服装设计中,服装材质是至关重要的创作因素。任何设计都无法脱离与材料的关系,服装材质的发展与创新直接影响到服装设计的创意。一种新的服装材质的出现,可以带给设计师一个全新的理念,也可以改变当下的流行趋势,甚至可以成为一种消费观念。现在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都将目光投向了对新的服装材质的开发与表现上,借助新技术,结合先进的工艺,表现设计意图,展现服装的风格和个性。

随着技术的发展,艺术与技术能更完美地结合。服装材质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风格化。

传统与现代

在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服装材质主要是依靠图案的变化、工艺手法的改进及单一材质的变化运用等手段来进行创新,而今服装材质的创新则在传统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合了现代思维及手段,打破传统的固有模式,真正地实现了服装材质艺术表现的多样化。

传统的服装材质是在单一材质基础上,根据具体的设计内容运用传统工艺进行处理,往往是平面的、单一的、具象的表现形式。而现代的服装材质是在多种材质的基础上,运用重组、分割、堆积、皱褶等多种艺术处理手法对材质进行再次设计和创新,材质的表现形式具有了大胆的突破性和超越性,而新的服装材质的设计也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发展空间,使得设计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传统的服装材质表现手法及工艺被设计师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利用、改革和创新,形成了新的具有多变性、国际性的服装材质。新概念、新材料、新表现手法的服装材质设计是传统的继承与延伸。设计师在创造的过程中,通过对传统工艺手法的吸收、改造,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元素,再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整合,结合时尚元素,形成一系列新的服装材质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些艺术处理方式,完全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例如,2001年中国国际时装周上,梁子携莨绸破茧而出。传统的莨绸制造工艺加上现代艺术表现手法,使得有近百年历史的莨绸焕发了新的生命力。莨绸凭借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原生态环保基因,不仅得到了商业的认可,还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技术与艺术

服装艺术本科论文范文 第五篇

简述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思维研究

【摘要】服装设计中的创意思维是通过较为特殊的视觉形式和情感语言,表达设计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看法等的一种服装形式。服装设计中的创意思维重在内容和形式的创意和表现。这种创意思维使服装设计在设计造型、工艺手法上,特别是在材料运用、结构处理、设计语言表达等方面更多地强调创新立意和突出视觉效果。

【关键词】服装设计;创意思维技法;传统与创新

在字面上理解,创意是指有新意独到的思维。而在服装设计中仅仅把创意理解为独到、新意在思维是不够的,在发明创造的含义中,创意必须是创新和创意,在服装专业设计中,大量运用历史上曾经用过的方法或是他人所用的设计,结合现代的设计语言等。服装设计中最为灵魂的部分,就是要求创意结合当下的时尚来进行创意设计,把旧物翻为新意,把他物移植过来创造时尚。满足于不同消费者的心里需求。如果在这一层面上理解服装设计中的创意思维、创意和创意、不创新两个部分。特别不能忽视或否定创意、不创新这一部分。因为设计所具有的继承性是不容忽略的,太过高于或低于对象的欣赏水平且不可取的,最好使二者达到一个平衡。

今天艺术设计作为人类创造性活动的重要体现,已不是科学、文化或艺术的简单再现,它是功能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服装设计不仅应具有市场价值,而且其内在艺术价值的体现也是尤为重要的。设计师要想使服装设计兼具市场价值和艺术价值,就必须充分运用创意思维,运用全方位的、全新的视角来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去探索纷繁、复杂的事物,最后,借助于服装形象,把自己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意念更完美地表现出来。

服装艺术本科论文范文 第六篇

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目标教学的探讨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分析法对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目标体系和控制系统构成要素及结构进行系统深入探讨,最终形成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目标体系构成要素和结构、教学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动态控制、综合能力和服装设计总体发展变化之间的辩证关系等理论问题形成系统深入的认识。为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关键词】服装设计 能力 教学目标

重理论、轻技能;重艺术、轻技术;重纸面效果,忽视服装的内涵本质等问题,已经成为中国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带有共性的问题,忽略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中国高职服装设计类专业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指导思想,已落后于现代服装专业教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方向。服装设计专业课的教学和社会、企业对于人才能力要求之间的脱节现象日渐突出。进而造成学生就业困难,就业后难有更好发展空间和后劲的窘境。要改变目前存在的这种落后现状,除了逐步调整教学思路和理念,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之外,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一个必须予以重视的环节。将目标教学法运用于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是一种尝试和探索,希望能够对于中国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服装艺术本科论文范文 第七篇

浅议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摘 要] 本文以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培养方式、课程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指出了高职类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与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困惑与疑问,同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 服装设计 教学 思考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新形势下,职教要发展,必须加快改革步伐,以便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迫切需求的需要。据统计,全国1200多所高职院校中已经有超过700所不同程度地开设了设计艺术类专业,服装设计专业也相应地在这鼓“春风”下在高职院校扩展开来。

一、高职类服装设计教育的困惑

困惑一:高职服装设计教育的定位

有许多人称高职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创造型、能力型、应用型的设计人才,即具有坚实理论基础、良好艺术素质和职业道德,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服装设计领域从事创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应用人才。然而实际上,对于一个以实践为主的应用型学科,这似乎是对无论高职,还是本科,甚至硕士都通用的一个定位与培养目标。正如某设计学会在设计教学研讨会上指出:“时下中专的、大专的、职高的、本科的、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没有明确的台阶,培养计划所列的课程,也不能分出层次的高低。”一语道破

服装艺术本科论文范文 第八篇

摘要:随着高职类学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就业竞争趋势,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心理特征表现有自卑沮丧、盲目浮躁、矛盾失落理、从众与相互攀比、逃避与依赖等,它们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身心健康和职业的选择与发展,为了树立正确就业观和良好的就业心态,本文以历届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择业实例说明了以上心理对择业的不利影响以及分析了该心理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高职 服装设计专业 毕业生 就业 心理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和就业竞争的激烈,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校不是名牌大学、自身的学习能力不高、就业形势空前严峻、与同学、恋人、家人的人际关系相处不够融洽……等等一系列的社会现实问题.高职毕业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就业发展,面对即将到来的就业与择业,许多学生从心理上甚至感到恐慌,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将来能否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信心不足;此外高校扩招,使本无优势可言的高职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道路上更是困难重重,倍感个人前途渺茫,信心丧失。为了正确引导我效服装专业毕业生就业,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本文对我院历届服装设计毕业生跟踪调查后进行了总结,得出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卑沮丧的就业心理

高职服装专业类毕业生就业的自卑沮丧心理首先表现在对自己的学历和学校的牌子上,相对于普通的大学毕业生,高职类院校的毕业生自卑感更强。他们觉得自己上的不是“正规”的大学,感觉自己总是低人一等。再加上招聘会企业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追求,更加加重了高职类学生的自卑感。

其次表现在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上,有些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当问及对其对专业能力如何时,大都说“好像什么都学了,好像又什么都不会”,以至于他们对自己未来能否找到满意的工作信心不足。

这种自卑灰心的择业心理除了有个人性格因素之外,与社会环境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目前主要行业、部门的职业准入制度尚未形成,企业用人缺乏职业资格标准和对劳动者不同学历实行不同报酬的基本规定,致使一些企业用工无标准。用人单位为降低生产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大量雇佣廉价劳动力,使大量的非专业技术人员进入相关行业,造成大量的高职人才不能按培养目标就业,并受到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的压力,因而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更容易产生自卑灰心的心理。

2、盲目浮躁的就业心理

在求职择业过程中, 高职毕业生面对求职择业过程中千头万绪的事情, 心情浮躁不安,是升本科还是就业, 是暂时找个单位上班以后再调整还是找不到合适单位就不就业, 是选择专业对口单位还是挑选单位的地理位置等等问题使他们难以应付。这类毕业生没有主见, 盲目从众, 心态浮躁, 最终耽误升学或就业的最佳时机。

盲目浮躁的情绪使得学生就业时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他们过分强调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过分注重经济利益,不原意从基层做起。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用人单位实际情况的了解,对岗位没有明确的定位,不了解自己的优劣势,在择业过程中缺乏主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招聘会上一窝蜂地投放简历,忽略了个人条件和可能性,当遭到用人单位拒绝时心灰意冷,而当有单位有意向录用时又彷徨不定,给求职带来困难;这些毕业生往往陷入一种自设的困境,很容易脱离现实,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失落感。

3、矛盾失落的就业心理

服装专业是艺术类专业,因此,服装专业的学生像大多数艺术类学生一样,与其他学生相比较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学习过程中的高投入。这种高投入一般而言势必希望有一个高的回收。但鉴于整个社会的用人成本的大环境的影响,这种希望往往是很难实现的。于是可以想见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失落的心情。

此外,高职服装专业学生大都怀着一个设计师的梦想,他们希望能够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希望社会给予他实现这种价值的空间和杠杆,然而社会现实中服装行业职业结构使得多数毕业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因而当他们看不见理想、看不见未来,特别是当公平、完善的就业机制还没有形成,社会上还存在就业阴暗面的时候,更容易在毕业生此时脆弱、敏感的心里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必定会对毕业生的个体心理产生强烈的冲击,这个时候毕业生们容易变得消极懈怠,否定现实,否定自身,否定竞争。

4、从众与相互攀比的就业心理

服装行业与其它行业不同,企业的规模一般不大,甚至有些设计公司还很小,在这种境况下,规模小工作环境不够体面的企业就成为了毕业生择业时放弃的对象,即使这些企业的效益很好,非常适合自身的发展,但他们认为自己应该找到比别人更好的单位,至少不应该比别人差,也有部分毕业生,过于向往大城市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的生活,择业理想化色彩浓厚,对大城市、大企业和收入高、福利好、地位高的企业情有独钟,一心只想往沿海发达城市跑,这种浓厚的虚荣心态,与大众化社会需求实际发生错位,往往导致“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局面。“这山望着那山高”,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别人的就业取向上。

5、逃避与依赖的就业心理

一部分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害怕承担社会责任, 不愿意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他们选择了逃避。许多学生把读本作为自己的一种选择,想先逃避几年再说,这种懈怠逃避心理不仅影响了毕业生的择业过程, 而且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危害。

另外一些毕业生虽然知道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但根本不予关心,每天生活在梦想之中,无论是家人的督促还是老师的帮助对于他们毫无作用,始终逃避将来必须面临就业或创业的现实。

还有部分学生是在“关爱”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们,外出找工作总喜欢父母、同学相伴,或一帮学友共同应聘同一单位,希望日后相互照应,自身缺乏独立自主性和计划性,对求职择业意识淡漠,表现出消极依赖的心态,就业主动性差,择业目标游离不定,虽然接受了三、四年大学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缺乏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依赖家人通融社会关系,试图通过关系就业;依赖老师、学校送工作上门,总念着“车到山前必有路”;即便有就业岗位选择的机会,也要向千里之外的家长寻求决策帮助、对职业左顾右盼,拿不定主意,这种心理往往会贻误择业时机。

以上的择业心理在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中普遍存在,他直接影响了择业行为,以及影响了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择业的态度。因此,学校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应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向学生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高职毕业生应根据就业市场的要求,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心理保持心理平衡,从容地面对就业。

服装艺术本科论文范文 第九篇

服装设计论文范文:服装设计的比例美

【摘要】

服装设计的整体美感的产生和形成,离不开和谐的比例关系,比例是决定构成艺术作品的一切单位大小,以及它的各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如何调整服装造型中各要素间的比例关系,已达到人与服装形成最佳的比例关系做了阐述和分析,论证了服装设计中的比例美。

【关键词】

服装;设计;比例

一、比例

“比例”是形式美法则(多样统一、平衡、对称、对比、比例、节奏、宾主、参差、和谐等之一)。“在任何一种艺术和审美活动中,比例实质上是指对象形式与人有关的心里经验形成的一定对应关系。当一种艺术形式因为内部的某种数理关系与人在长期实践中接触这些数理关系而形成的快适心理经验相契合时,这种形式就可被称为符合比例的形式”(美学辞典P48)比例是指造型物的全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长度或面积的数量关系,也就是通过大与小、长与短,轻与重等质、量的差所产生的平衡关系。这个关系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产生美的效果。

二、比例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服装设计中的比例关系是十分重要的,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通常会以比例的角度出发(着眼于色彩、图案、面料、质感、装饰配件、体型等)进行设计,使服装的比例更加符合人体视觉比例的变化。

将黄金分割率应用于衣服的比例,即:背长平均等于37cm,假设背长为1,裙长等于背长的倍,即得出以下公式≈60。以背长等于37cm、裙长等于60cm为基准。如果衣服的肩宽为40cm,上衣的长度为60cm,那么,这件衣服的长宽比例为60:40或3:2。在艺术创作和审美活动中,比例实质上是指形式对象内部各要素间的数量关系。一套服装的上衣长与裙长、袖长与背长、袖长与外套长等等。采用这种比例尺寸,将得出比例美的特征。但在服装设计时要考虑到着装人不一定都是标准体形。要设法用服装来弥补或校正着装人体型的不足和缺憾,就必须利用比例美的造型规律来重新考虑服装的比例,注意服装是人体的穿着物,要符合人体美,又要找出其规律的比例美感来,这是比例设计的关键所在。

服装设计需要有好的比例。比例是决定构成艺术作品的一切单位大小,以及它的各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重要因素。服装的长短、宽窄以及各部位裁片,各部分装饰分割等都有比例。服装在造型上存在着面积的大小、长短和数量上的比例关系,要求取得最美的比例,如领子与全身大小的比例,裤长与身长、肩宽与上衣长之比,口袋、袖笼、肩斜度、领型、衣袋和扣子等的比例,一切形状在大小上的比例,都反映在统一与变化的规律之中。

一件合体的服装,其各部分之间必须存在着给人美感的,和谐的比例关系。服装的比例分割是为修正人体的比例失调而服务的。如服装的长短与人的身长(头长、躯干长、腿长等)的比例关系,服装块面与块面间的比例分割关系。事实告诉我们,不管是人体还是服装,不管是男装还是女装、内衣还是外套,和谐的、合乎美学标准的比例一般均符合黄金分割法。人们对失去比例关系的服装设计往往感觉不顺眼,就是这个道理。一般来说,人的下半身长些,就显得比例匀称。因此,女青年上身穿得紧身瘦小的衣服,下身穿长的裙裤,再加上高跟鞋,增加腿部的长度,能充分显示出自己优美的体形,道理就在于符合黄金分割的比例。

衣服的比例要配合人体的比例,但并不意味着需要通过服装去再现真实的人体比例绝大多数人的体形都不完美,所以对于腰节和臀围较低的女性,制做收腰裙时,其腰节线就应该比实际的人体腰节位置适当的提高,以补正下身的比例。高跟鞋也有补正上下身比例作用。其一,服装本身的造型也有比例是否得当的问题。例如,服装长度与围度之间的比例,也就是长短与胖瘦的比例,会体现出各种不同的造型艺术风格。领面的宽窄比例,贴袋的长宽比例,腰节线的高低比例,分割线的位置比例,都事关一件服装的造型是否协调美观。套装的上长下短或上短下长或长度对等都是常见的穿着比例,它们也表现着不同的穿着效果。还有波浪裙下摆的大小,领口的深浅,西装驳头的宽窄,等等。其二,装饰物与人体以及衣服都存在比例问题。例如,耳坠和项链的大小,伞、帽、包的大小及服饰图案的大小,都应与人体和衣服形成良好的比例关系。总之,在人体上、衣服上、装饰品上,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上,比例无处不在,也无时不在。比例是服装设计、服装穿着和服装鉴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但是,比例在服装上的应用紧依照“黄金分割法”是不够的,因为服装造型包含着多种因素,涉及到色彩、图案、原料,装饰附件的配置,更重要的是要照顾到穿衣者的体形。人体有着不同形状的线,如,直线、曲线、弧线等。人体的健美是由这些线来表现的。服装美学,就是运用这些最有表现力和装饰性的线去刻画人体的健美和穿着的适宜性。所以,在设计服装时。对比例问题也要有整体观念。

在服装造型中,如果能巧妙利用面积、长度和数量的比例关系,就会使服装产生和谐,对形体起到衬托装饰的作用,例如,正常体形的外衣长度如运用5:8=肩宽:衣长的比例方法的话,那么就会收回到较好的效果。比如是一个矮胖的女性,最好不要穿肥短、方格、横条或大花的衣服,应选择简洁的、衣肩窄些的、领口开的低些的服装,上下身的复杂颜色要基本一致;比如是高而瘦的女性,选择服装的原则恰恰相反。采用方格、横条大花的设计可以扩大你的体形的横面感,缩短你的身高,从而弥补体形比例上的不匀称。比如是胸部较平的女性,要使它显的丰满些,可以选择上部紧的款式和质地柔软的面料,外衣在肩部和胸部两侧加些褶裥,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如是腿短的女性,穿裙子比裤子显得美。

服装的比例,还表现在面块的分割和色彩分量的设置上。所以,在设计上可参考“黄金定律”的比例形式。如设计前后过肩,过肩的高矮不当,就会破坏了上下两块协调的比例关系。又如色彩在感觉上也有分量,做色块的设计,就要在面块的比例和色彩的比例中注意考虑均衡的效果,否则分量的比例就会失去协调感。

在实践应用中,比例是指长与宽,整体与局部的尺度关系。长方形的长度和宽度的不同,形成一定的比例。宽度相同长度不同,比例关系也不相同,或三与二之比,或四与二之比等等。整体与局部是服装外形长与宽和领、袋、袖等部件的比例关系。

比例的作用是解决形式美的一个方面,服装的美包括造型、面料、色彩三者的比例关系。两种面料拼缀 ,甲、乙面料各占多少,是比例关系;两种色彩配合,甲色和乙色各占多少分量,也是比例关系。

服装造型之间的比例,服装的长与宽,是以人的体形为依据的。

(一)袖的长度以手臂的长度而定,但长袖、中袖、短袖的运用则以款式而定。有的比例关系比较固定,有的则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最长和最短不能超过手臂。

(二)领的高度与宽度是以颈部围柱和倾斜的特点为依据的。男装衣领一般在喉结偏下;女装部分衣领略高一点;而时装衣领的宽长和深度,一般则是依据颈部长短、肩部宽窄和体长而定。

(三)口袋的宽与窄,一般取决于手的大小和厚度,并稍大于手若干公分。目前,有的时装的口袋向特大、特小或特多的方向发展;有的基本上作为一种装饰,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如袖上的微型口袋。

综上所述,服饰的比例,首先要与穿衣人的身体相吻合。穿衣人不一定都有标准的体形,为了修饰人体的缺陷,就必须考虑到服装的比例。

参考文献

[1]吴卫刚编著. 服装美学.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xx年6月

[2]徐青青编著. 服装设计构成.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年1月

[3]吴永 .服饰美学.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5年3月

[4]包昌法 .服装设计理念.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xx年10月

服装艺术本科论文范文 第十篇

【摘要】现有的服装设计培养人才比较传统,以学院教育为主,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与时展。高校需要以项目制教学、专业大赛、工作室教学、合作办学等创新的培养模式,通过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来培养和塑造素质高、能力强的综合型创新人才。

【关键词】服装教育;培养模式;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所制定的培养模式,与传统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有本质的区别。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作为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专业,其培养模式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创新。近年来,服装类高校一直强调服装设计类人才的培养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应用型、创新型服装人才。随着服装教育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服装教育不能只注重理论教育,而是应该加大对服装设计教学课程的改革,强调以实践与社会需求为主的新型培养模式,以培养服装企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一、知己知彼——当前服装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创新

我国现行的服装艺术设计教育在培养具有良好艺术素质和文化底蕴、掌握扎实的设计理论知识和设计技能的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弱、综合素质低。但是,通过对服装设计公司、品牌策划公司、生产第一线的服装企业进行深入调查,我们会发现市场对服装设计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实际上,企业与市场还急需大量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既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设计能力;既有实践能力又懂得团队合作及管理的应用型、创新型服装设计人才。实践证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难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创新。

二、他山之石——国外服装艺术设计教育管窥

世界各国的服装艺术设计教育都在不断进行着改革与创新,也涌现出了许多特色鲜明的新模式。在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校企合作等方面,有许多国家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例如法国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的代表——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该学院是上世纪 80 年代,由巴黎时装界的几位著名人士发起成立的。学院的宗旨是将学生培养成既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时装设计师和制作师。因此,学院聘请了在法国时装界各方面都非常著名的人才作为教师,他们既拥有名牌时装企业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又有时装教学的实践经验,他们以其自身非凡的能力给予了学生最好的专业培养。同时,学校与巴黎的各大名牌时装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它们每年按约定向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岗位。这种校企紧密合作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平台。

三、探索实践——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笔者所在的时尚设计学院,主要是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先进的设计理念、丰富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力以及相当的服装制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能从事服装设计、设计管理及相关专业工作的服装专门人才。因此在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上,根据国家需要为前提、社会需求为导向、学院定位为关键的原则,制定了服装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强调知识教育是基础,创新能力是目的,高素质是保证,突出创新在人才培养中的优秀作用,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环节要素,为完成应用型、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我院的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结合国内外服装艺术类高校的教学经验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对人才培养的模式做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1.项目制教学,提升实践能力

利用项目制教学强化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即将一个真实的项目融合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具体的项目去理解设计要求,确定设计应从哪个角度入手,运用哪些知识,通过哪些的技巧完成设计。通过这样的实例教学,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服装设计的原理,认识到服装设计的过程里,除了构思服装本身,还要依据穿着的对象、穿着的目的,面料性质、市场条件、人们的消费心理及流行趋势的分析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思考。

例如:我院与某童装品牌合作,确定了一个具体的童装开发项目,然后专业教师将该项目融合到具体的教学中,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产品开发。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针对童装的特点进行了研究、设计、打样,与企业不断沟通,最终设计出了符合企业和市场需求的童装新款。通过项目制教学我们发现,它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其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有促进作用。

2.专业大赛,增强创新意识

学生参加专业比赛也是一个学习过程,是培养专业学习兴趣、开发创造潜能、激发创新精神的过程。每一个完整的参赛过程,都是对参赛学生的一次真正考验和能力的提升。学生一旦参加比赛,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的过程中,主动收集一切相关信息,来完成作品的创意,也会更与老师、同学等进行交流探讨,充分调动设计思维、完善设计理念。因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专业类的设计比赛,不仅能将平时所学的知识进行充分的融合与运用,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更能在参赛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有目标和动力,为此,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类的设计比赛,是一个很好的创新教育模式。

例如:我院的服装艺术设计专业非常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在几年时间里,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2年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中央电视台创意星空服装设计大赛”,根据竞赛命题进行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构造出突出个性的服装设计作品,经过师生的集体努力,不断突破创新,最终获得了6名同学进入全国30强、3名同学进入全国20强、1名同学进入全国5强的好成绩。

3.工作室教学,订单式培养

现代服装市场面临着瞬息万变的流行趋势和越来越高的品质要求,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学生能力的应用性和创新性,加大对服装设计教学课程的改革,强调以实践与市场运作为主的新型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服装人才。我院出于对学生今后就业问题的考虑,创立了校企合作的工作室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一边学习理论基础,一边在服装企业中把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让学生能够慢慢地了解服装企业的需求,在学习的过程中调整好学习重点,让自己成为既能把握市场动向,又能运用专业知识处理相关技术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例如:我院与某上海老牌的西服公司合作,建立了以企业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工作室与市场紧密结合,进行真实的项目开发与学研产的转化。企业派出资深的设计师、项目经理等专业人士,与学校的专业教师一起,对学生开展专题培养,带领学生进行某一具体项目的研发设计甚至投产,而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可以参与工作室的项目,随着能力的提升,参与项目的深度与广度也随之提升,真正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这种基于学校导师与学生和社会相结合的新型高效培养模式,能让学生尽早接触实际的服装设计和生产,更早地明确市场需求,以兴趣为前提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通过在工作室学习和实践,学生更好地培养和锻炼了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了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毕业后,学生在就业市场上获得了很大的认同,企业争相竞聘。

4.合作办学,培养国际型人才

引入优质教学资源,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以国际化的视野培养高质量人才。合作办学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了他们的成功就业,更为重要的是对传统办学理念形成了冲击,使办学模式得到创新,从而带动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与“上海装苑文化服装学院”及“东华大学——拉萨尔国际设计学院”的请进来的合作模式不同,我院开展的是走出去的合作办学模式。我院积极拓展国际视野,寻求国际合作办学的新方向,与美国FIT、香港理工大学等学校积极合作,通过学分互认的模式,派学生出国研修;与韩国灵山大学互派留学生,并每年进行交流访问。国际合作办学让学生在国际设计思维的冲击下,接受多元设计教育理念的熏陶。学生在国外不仅能接收最新的服装设计教育,还能提升语言能力和视野,成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更为今后学生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纺织与服装行业是中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中国服装业正在由简单的加工仿制向开发创新型转变,数以万计的服装企业和设计公司所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对人才的设计能力和国际化程度有更高的要求。合格的毕业生必须能充分适应未来国内外服装行业的需求,才能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因此,服装设计的人才培养必须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时刻以最新的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最新最优的人才。

刘 侃(1971—),女,陕西西安人,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服装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简介:本论文为上海市民办高校骨干教师科研项目研究成果,项目题目为《基于多元化就业方式下的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服装艺术本科论文范文 第十一篇

在校期间学习服装设计已经快4年时间,回想当初学习服装设计的初衷,是希望能够成为一个服装设计师,希望自己设计的服装能够有人喜欢,看到别人穿着自己设计的服装就会很高兴。但是经过4年的学习,慢慢发现真正走上这条道路是比较艰难的,要想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有一定的天赋,而且更需要懂得学习方法并为之付出辛勤的努力,才能学有所成。在学校的学习中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的内容比较少,对于服装设计这个需要锻炼动手能力较多的专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学习弊端,理论得不到很好的实践,很多服装的版型需要一遍一遍的尝试,面料需要去市场仔细寻找符合设计款式的要求,要是纯靠理论去设计,就会相当于是纸上谈兵。这样理论为主的学习后去企业工作,大部分学校学习的知识无处可用,或者基本学过就会忘记,不如实践后自我总结经验来的让人记忆深刻,这种理论通过实践转变的经验才是自我学习进步的关键之处。

学习设计专业,我认为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审美能力强的人,能迅速地发现美、捕捉住蕴藏在审美对象深处的本质性东西,并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去创造美和设计美。若想学好服装设计,就必须要多接触各种艺术门类,不单一是美术,也可以是音乐,摄影,造型艺术等等。让各种艺术的美不断地感染、熏陶,使自我不断加深对美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使自己的艺术品位得到新的提升。同时要记住,不要在意别人说你眼高手低,相反地,我认为这种评价是值得高兴的,因为,只有“眼高”的人才能促使“手高”,眼不高的人,手永远也不会高起来。在生活中,也要善于能从看似平凡的事物、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有意思的、有趣的、有价值的东西,这对于从事设计的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服装艺术本科论文范文 第十二篇

惠州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

自考专业《毕业论文》(本科)实践考核指南

毕业论文撰写、印制和答辩要求

(一)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论文的题目可根据规定的课题大纲自选或由指导老师指定。

2.考生完成毕业论文后,应通过审阅、评审、答辩三个环节进行考核,以评定成绩。凡未提交毕业论文的,不得通过考核。

4.毕业论文要求精练、准确、要能够全面、真实反映本人的研究工作,达到相应本科水平。除正常引用文献外(需注明出处,引用不宜过多),不允许抄袭别人的研究成果或理论。论文一般要求字数:5000-10000字。

5.毕业论文必须采用中文撰写。

(二)毕业论文内容及编排顺序

1.封面

2.目录

3.中文摘要与外文摘要

4.论文题目

5.前言(引言)

6.正文(包括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等部分)

7.文献综述及参考文献

8.附录、缩略语

9.致谢

10.任务书

(三)论文各部分内容写作及格式要求

1.论文题目:概括论文核心内容,简明、恰当、引人注目,不宜超过25个字(50个字节)

2.封面:要求使用统一格式的封面。(参照模板)

3.论文摘要:以精炼的语言,概括研究的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结果,要突出本论文的创新性。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书写,中、

相关范文:

最新范文:

热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