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范文工作计划范文工作总结范文合作方案范文日志日报范文工作报告范文年终总结范文申请书范文通知书范文请假单范文活动策划范文活动报道范文简历范文委托书范文授权书范文论文范文简报范文志愿书
走近音乐世界论文范文(精选10篇)
走近音乐世界论文范文 第一篇
[摘 要] 电影歌曲和背景音乐是电影艺术的重要元素,二者完美结合有利于展开故事情节,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与精神世界,是观众欣赏影片产生共鸣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庐山恋》1980年版电影歌曲及背景音乐鉴赏,阐释了其塑造人物形象,烘托作品主题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 电影歌曲; 背景音乐;《庐山恋》
一、时代对电影的呼唤
今天,改革开放已走过30余年的历程,在这30余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作为精神生活的载体,电影已成为大众娱乐的重要形式。中国电影人用胶片记录了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拍摄出许多影响深远的电影作品。
1980年版电影《庐山恋》是一部改革开放初期,表现一对青年男女美好曲折的爱情故事,又承载着当时中国历史背景的具有当下时代意义的影片,是““””结束后第一部彰显爱情故事的影视作品。电影《庐山恋》不仅从多角度展现了庐山优美的景色,而且还创造了世界上多项 “最”的纪录:如在同个影院“放映场次最多”“用坏拷贝最多”“单片放映时间最长”等,并且这些纪录每天还在不断被刷新。
二、电影歌曲及背景音乐赏析
影片内容梗概;在粉碎“_”后的第一个秋天,华侨周筠(张瑜饰)在江西庐山旧地重游,触景生情,周筠回忆起五年之前和恋人耿桦(郭凯敏饰)相遇时的情景。
五年之前,中美刚刚建交,在国外长大的周筠第一次回国看到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庐山秀美隽丽的风光让她流连忘返,她在枕流石和花径等著名景点上都遇到了一个刻苦读书的学生耿桦,他的勤奋和彬彬有礼让她深深着迷,两人一见钟情。但是当时的环境不能让他们自由恋爱,周筠带着无比的惆怅离开了中国,在焦急等待和无限思念地度过了5年之后,“_”粉碎的消息终于传来,周筠再一次回到了这个留下她和耿桦爱情誓言的风景胜地,周筠如愿和耿桦再度相遇。可是新的问题再度来临,周筠的父亲原是xxx高级将领,而耿桦的爸爸则是解放军军队中的老将军,他们二人原来不仅是同学,在战场上还是多次对阵的老对手,对于各自儿女的相恋,这两位老将军开始了艰难的思考。最终有情人还是终成眷属,双方父亲的战场恩怨也是一笑泯恩仇,时代已经进步,共同建设祖国的未来才是这一代人所应当肩负起的责任。
影片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相遇—相爱—分离—重逢—结合这样的链条展开,整体音乐的表现形式分为两种:一种形式是画面中出现的电影歌曲,另一种就是用背景音乐为故事情节做陪衬与铺垫。这两种音乐形式的相互交融,相互烘托,深化了剧中人物的唯美内心世界,从而大大提升了影片的可视性与感染力。
影片是以《飞向远方的故乡》这样一首“借物喻人”的歌曲拉开的序幕,歌曲的演唱者是被誉为“中国夜莺”和“中国新民歌之母”的女高音歌唱家朱逢博,跟随她优美细腻的歌声,镜头把庐山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从远到近、从高到低、一点一滴地拉近展开,画面中的庐山,白雾缭绕,重峦叠嶂,美若仙境,如诗如画。诗人笔下飞流直之下三千尺瀑布的壮观,不禁让观众惊叹庐山之美,美得动人,美得惊艳,美得让人流连,美得让人陶醉。美丽的地方一定会有一段美好的爱情。这首歌曲演唱用时2分多钟。现在看来,用一首完整的歌曲,为一部影片作序幕,是少见而独创的。
影片是以回忆的形式开始的,背景音乐由吉他引出,之后加入电子音乐,缓慢中带有一丝甜美而又忧伤的味道,铃声和木管的先后出现,让观众预感到甜美中的淡淡的遗憾。影片中白鹿洞书院出现的时候,是用古筝做的背景音乐,简洁的配器让人备感亲切。既不吵闹也不单调,音色非常清脆,像小桥流水一般,悠远中透露着清新。就在这样充满古典而又诗意的地方男女主人公出现了。
晨光中,周筠和耿桦一起用英语大声朗读“I love my motherland,I love morning of my motherland…”“我爱我的祖国,我爱祖国的早晨”,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同时也拉开了这对青年男女恋情的序幕。随着影片的播放,在改革开放初期,不少青年人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誉为时尚。由此可见,电影的魅力和影响力是多么的巨大。
两人邂逅后,慢慢熟悉并相约,游玩是他们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当天,周筠身穿白色衬衫,浅蓝色长裙,让耿桦眼前一亮。歌曲“跳跃的心儿呀为什么这样慌乱”随之响起,切分音和跳音的运用,充分表现出他们羞涩和“半喜半羞”的内心活动。
故事的发展并没有以观众固有的情绪及男女主人公热恋的情节展开,影片在这里插入了周筠与父亲在美国的一段生活回忆。打猎时,父亲偶然间看见烟盒上的“中华”两个字,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日夜思念的久别的故乡。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思念多以筝或胡琴这两种乐器来表现。但当时周筠与父亲是在美国,所以这段背景音乐使用了美国常用的乐器木吉他演奏,委婉动听的音乐既表达父女的思乡之情,又符合人物身在异国他乡的文化背景,充分彰显了海外游子“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炽烈而细腻的情感。父亲对祖国魂牵梦萦,这时周筠的妈妈传来了重要的信息,中美签署了《上海联合公报》,赤子回家的梦想就要实现了。欢快的4/4拍,强弱分明,同样的木吉他演奏,但此时表达的情绪却完全不同了。
影片播放到第29分钟,清晨日出,随着竹笛乐器的进入,音乐旋律慢慢响起,男女主人公又一次高声朗读那句 “I love my motherland, I love morning of my motherland”……背景音乐第一次进入了高潮,宏伟的交响乐,表现了男女主人公爱情的唯美,也预示着祖国未来的美好明天。
影片31分30秒,再次响起女高音歌唱家朱逢博演唱的歌曲《飞向远方的故乡》,歌声情真意切,舒缓优美,让人如沐春风。特别是前奏与间奏的转换,乐句与乐句间的前呼后应,在每个高高低低、起起伏伏的吐字中,把对故乡的无限眷恋诠释得如此细腻与圣洁。周筠在亭子里翩翩起舞,此时电子音乐的出现,那带有欢快和仙境的感觉,让观众仿佛看到《西游记》中在天庭上曼舞的七仙女…… 当耿桦听到周筠说口渴的时候,马上跑去买冰棒,背景音乐使用的是进行曲,恰当表现了耿桦的急切心情。当耿桦飞奔回来把冰棒拿到周筠面前时,发现已经化没了,结果白白空跑了一趟。影片这段背景音乐的使用,把耿桦初出茅庐、初涉爱河的懵懂和青涩表现得既真实又真挚。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顺利,曲折的情节出现了,耿桦被定为xxx特务分子,并被带走。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镜头不断在周筠的眼中和天空中切换,急促的交响乐,小提琴的主旋律加之长笛乐器的渲染,让观众心潮起伏。这时画面中又一次响起了主题歌——《恋歌》,凄婉忧伤的音乐伴着女主人公回到了美国。
电影进行到46分30秒时,周筠再次回到庐山。此时耿桦也获得了自由,并考上了清华大学,当他得知周筠也在庐山时欣喜若狂,影片静静的画面,没有任何背景音乐陪衬渲染,直到他们在湖边相见时第三次响起了《恋歌》,这时,整部影片的情绪再次进入了高潮。
周筠给远在美国的父亲写信,告诉了她和耿桦的恋情,原来他们的父亲是当年战场上的敌手。这个消息无疑是当头一棒,失望和打击伴着交响乐像暴风雨一样袭来,一直持续了很久……就在周筠失望地准备再回美国的时候,耿桦的父亲同意了他们的婚事,并诚挚地邀请周筠的父亲回归祖国。这让周筠父女备受感动。
影片结尾还是那首《飞向远方的故乡》,现在看来,这部电影的歌曲和背景音乐并不算复杂,甚至很多时候电影画面中是没有音乐的,但影片中简明的音乐主题,实现了电影歌曲及背景音乐与整部电影的完美结合。让观众与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一同感受生活的苦辣,爱情的甜美,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大潮。这部带有改革开放印迹的国产影片,其歌曲及背景音乐,给观众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羽翼和不尽的永恒记忆。
三、电影歌曲及背景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电影歌曲及背景音乐是电影音乐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新载体,是对影片人物的精神状态内心活动、情节的悲欢离合以及场景描绘的综合渲染。电影歌曲及背景音乐有时就像一条锦带,把一些分散的、跳跃的镜头串连起来, 在镜头组接过程中,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动作在时间、空间上具有很大的跳跃性。因此从一个局部或片断看,它常常需要另一种艺术手段从形式结构上加强它的连贯性。电影歌曲及背景音乐正是这样一种手段,影片中的音乐虽然从整体上看是不连贯的,但它在局部上的连贯性常常对它所伴随跳跃的画面起着一定的组织作用,使它们在观众的心理上产生一种连贯感。
在一部影片中,有时某个场面表现的是人物的一种情绪:或是欢乐、喜悦,悲苦、伤心,或是紧张、惊恐,轻松、愉快,等等;有时影片的某个场面营造的是一种特定的环境气氛:或是喧闹静寂、繁华萧条,或是庄严肃穆、活泼热烈,等等;此时往往很少有对话或没有对话。在这种情况下,电影歌曲及背景音乐从听觉这个角度介入,参与画面视觉内容的表达,以它特定的风格和凝练的情感来充实剧中人物的形象, 并与影片人物的情感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密切配合,使画面中人物的某种情绪得到进一步的强调,环境气氛得到进一步的渲染,在突出影片的剧情发展、刻画人物形象、对电影情境的诠释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每一部电影都有它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电影中的各个艺术元素,诸如导演、摄影、表演、美术……都围绕着主题思想而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1980年版电影《庐山恋》,以它独具特有的电影歌曲及背景音乐这两种音乐表现元素,让电影的生命更加生动,让影片的魅力更加长久,谱写了电影唯美而又生动的爱情恋歌。
[参考文献]
[1] 郑亚玲,胡滨.外国电影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3] 朱秋华.西方音乐史[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2.
[4] 游飞.世界电影理论思潮[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
[5] 张专.西方电影艺术史略[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走近音乐世界论文范文 第二篇
摘要:中国古典文献起源很早,古典音乐文献学也是其中一个分支,而中国音乐艺术存在的独异方式决定了研究中国古典音乐的基础资料以古典音乐文献为基准,由于中国古典音乐资料的缺失即没有音像资料的保存,于是音乐文献给中国古典音乐的考古、梳理,提供了很好的基础,阅读大量的古典音乐文献成为现代人获知古代音乐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古典音乐文献分类 古典音乐文献辑录 《史记》
一、古典音乐文献的分类
中国艺术存在的特殊形式致使声音艺术在时间上保存不完整,但中国有保存音乐资料的独特方式,就是将音乐活动用文字记载并随历代文献传承,中国五千年文字魅力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古代文献中。
其实中国古典文献中,并没有专门一本是针对中国古典音乐发展脉络、社会作用的阐述,对音乐文献进行梳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文献”是记录一切知识的载体,那么何为“文献学”,文献学就是以文献和文献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包括:文献的特点、类型、功能、生产和分布、发展规律、文献整理方法及文献与文献学发展历史等。从古代的书籍来看,古人早就对文献有一定的梳理,比如现存最早的一部艺文志《汉书q艺文志》,艺文志是记录历代或当代有关图书典籍目录的篇章,按照“分类体制”列出所有的史书,是目录学的一种表现形式。
现代人对我国古代文献史料有一种更为快捷的认识分类法,依据史料所存在的情况可将文献分为五大类:皇家正统官方文献、高官文人名士史料、寒士稗官野史小说笔记、文物金石考古以及曲谱集成。皇家正统官方文献中又可以分为正史、政书、类书;高官文人名士史料包含了诸子百家:儒、墨、道、法、名、阴阳、纵横、杂、农、小说家等学术流派的文论;寒士稗官野史小说笔记包括出生低微的读书人以及各个地方小官所写的野史、方志、笔记等;文物金石考古主要搜集文物考古方面知识的图书。对于古代史书文献的分类并非局限于此,也可按照史书的体裁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六类即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通史、断代史。那么当我们拿到一本史料时,便可将其归类,以致快速认知文献资料。
二、古典音乐文献的辑录――以《史记》为例
中国古典文献资料及其丰富,古典音乐文献的整理收集工程巨大。根据现五大分类方法寻找需要的文献相对便利,怎样准确从古典文献中寻找音乐的存在值得探究,对于音乐文献的搜集,并非有非常快捷的方式,只有通过阅读原古典文献,才能准确截取与音乐相关的文献资料。
《史记》被归为皇家正统官方文献一类中的正史,我国的正史有二十五史,前四史中唯一通史的'代表则是《史记》。
《史记》以人物列传为撰写方式,体现了通史性的文献性质,涉及人物较为丰富、年代较为广泛,搜集音乐文献工作量相对而言较大,但为了确保音乐文献的完整搜集,对每一篇文章的仔细阅读必不可少,除此之外阅读者需对音乐文献赋予一定的定义性:“怎样的文献段落才算是音乐文献?”首先,文献资料要与音乐相关,文献中可以是讲述一段关于音乐故事,可以是音乐在人物的生活中起到的作用,也可以是一种教化式的礼乐。在辑录音乐文献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与音乐有关的文献段落先剪辑下来,例如《史记十二本纪五帝本纪》中第一段与音乐有关的文献资料:
这一段文字讲述的是尧在位70年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舜,又过20年因年老而告退,向上天推荐,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尧让出帝位28年后逝世。百姓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般悲伤哀痛。三年之内,四方各地没有人奏乐,为的是悼念帝尧。尧了解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是贤才,不配传给他天下,因此才姑且试着将皇位让给舜。让给舜,天下人就都得到利益而只对丹朱一人不利;传给丹朱,天下人就会遭殃而只有丹朱一人得到好处。尧说:“我毕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一人得利”,所以最终还是把天下传给了舜。尧逝世后,三年服丧完毕,舜把帝位让给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诸侯前来朝觐的不到丹朱那里去却到舜这里来,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却来找舜,歌颂功德的,不去歌颂丹朱却来歌颂舜。舜说“这是天意呀”,然后才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这就是舜帝。
乍一看文献似乎与音乐无关,但是仔细品味会发现,这段文献中提到的音乐只限制于“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三年之内,四方各地没有人奏乐,为的是悼念帝尧。但却也体现了音乐在当时社会中非常盛行,否则人们不会因为过于思念过世的帝尧而放弃奏乐,一方面是为了显示对帝尧浓厚的思念,另一方面也潜在地体现了音乐在当时社会的广泛使用。
在对《史记》里音乐文献辑录的过程中,遇到以上与音乐似无关又似有关的情况很多,是由《史记》的文本性质所造成,《史记》并非一本针对音乐撰写的古典文献,因此在辑录音乐文献的过程中需要对音乐文献进行揣摩,确定它的音乐性价值并做出正确判断,才能确保音乐文献辑录的准确性。
《史记》虽然并不是针对古代音乐所纂文书,但也有一篇《史记八书乐书》针对音乐记载写作,文章中的重点:“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於物也。故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壹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这是对音乐的一种认知,礼用以诱导人的意志,乐用以调和人的声音,政用来统一人的行动,刑用来防止奸乱。礼乐刑政,其终极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齐同民心而使出现天下大治的世道。
《史记八书乐书》以乐展开,以孔子的礼乐思想为主轴,讲诉礼乐的教化作用,与公孙尼子的《乐记》内容相符,代表了儒家经典音乐文献。
三、结语
古典音乐文献学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方法较为简单直接,但在整理过程中需要加入一定的主观视角,根据文献中音乐的作用,确定此文献是否属于音乐文献范畴。古代音乐史学的研究需要依靠音乐文献资料,因此确立了音乐文献学在历史学科上的重要地位,中国古典音乐文献的辑录整理,是对遗存在古代文献资料中的音乐资料进行搜集并以集中的方式形式呈现,为现代人的音乐研究提供便捷,也体现了对中国古典音乐的重视,并区别于西方音像资料,以中国独有的文字方式记录属于中国特色的古代音乐资料。
参考文献:
[1]赵玉卿,郑莲.古典音乐文献学漫谈[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8,(04).
[2]徐元勇.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备览[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
[3][汉]司马迁.史记:中华经典普及文库[M].北京:中华书局,2014
走近音乐世界论文范文 第三篇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改革的深化,艺术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艺术作为学校教育之“副科”的时代即将结束了。现代人普遍意识到,艺术世界是奥妙无穷的世界,艺术经验对丰富人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艺术与人性中最深层的东西息息相通。在人类历史长河的每一关键时刻,艺术都给人以希望和勇气,使人类的天才和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并保证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一个没有艺术的民族和社会是不可思议的,正如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一样。艺术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艺术不仅能表达感情,使人的创造性冲动得以最大施展,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艺术这个大领域中,学生可以学到在其他任何学科领域中学不到的东西。所以,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正如何东昌同志所说的那样:“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艺术是一个开放的领域,艺术的内涵是不断丰富和扩展的,艺术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所以说,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传统认为的艺术技法的教育,而且是一个开发智慧的复杂系统工程。从艺术教育的四大关键要素――美学、艺术设计、艺术欣赏、艺术批评四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要想提高青少年的艺术素养,除了掌握技法外,还必须熟悉艺术发展的历史,要具有欣赏艺术的趣味和评价艺术的洞察力。当然,音乐艺术审美教育既有自己的特殊功能,又与德育、智育、体育及其他美育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种审美理论的主旨,就是论述和证明如何通过一些有效的方式,尤其是通过学校教育去开发年轻人的艺术感觉。针对当代社会中人的前所未有的多元信仰,有必要改进和复活其判断力。由于信仰的多元化不仅造成了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的种种困惑、自相矛盾和冲突,而且造成了现代人的判断力和意志的日益麻痹。要想重新确定哪些是代表一个文化的、理想的优秀作品,就需要重新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对人类迄今获得的艺术成就重新张扬,给人们提供一种足以激发人的创造性行动的灵感和对人类成就的自豪感。
众所周知,审美教育具有独特的性质,这种特殊性反过来又将会影响着一个社会文化的种类和性质。所以我们认为,要做到重新激起人们对艺术成就的记忆,恢复人们对艺术的特有审美价值的信念,唤醒人们的判断力,有必要对当今的审美教育观点和思想进行梳理调整,使之走上健康完整的轨道。
艺术是一种独特的人类成就!艺术教育本身就是要把青少年引领到“人文领域”,使之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因为艺术不仅与教育有着密切联系,同时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社会,艺术与洞察,艺术与理解,艺术与风俗、风气,艺术与哲学等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音乐艺术是人文知识领域中的一朵绚丽奇葩。同人文文化有关的思维主要是开放的思维,艺术能给人以想象力,艺术可以开拓人的`想象力,它有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追求:人生的追求,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音乐、艺术教育恰恰就符合这一点。作为一个人,必须有物质生活,同时还必须有精神生活。一个健康的生活应包括:一是物质生活主要应合乎生理健康,二是精神生活主要应合乎心理健康。而健康的心理主要取决于人文,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的本质就是脑健康,脑健康是一切健康的前提。马克思曾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苦。”而音乐艺术感觉、音乐艺术教育正是教人求善、给人愉悦、使人身心健康向上的。
在整个西方历史中,艺术作品往往是由一小部分人创造的,同时也是被这一小部分人欣赏并为他们服务的,但也总是为社会大众接受、赞同和参与的。当一个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能感受到艺术的必要性,能认识到艺术能使他们的信仰更坚定,告诉他们生活中有哪些是永恒的、哪些是关于人的命运和结局的大事,这样艺术和社会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健康的和生机勃勃的关系。正是由于艺术的那些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把无形的精神世界展示无遗,才使艺术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换言之,艺术只有对大众产生了吸引力,成为一种对人类最有效的社会力量,超越了艺术品的物质感受和物质价值时,艺术才具有了真正的意义。当今社会曾有过一些的物质至上主义,也并没有消除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要,所不同的是人们与过去时代相比失去了不可缺少的健康信仰,以至不能对一些规劝性形象进行的表达做出反应。这就势必大大削弱了社会人文精神,挫败了人们对种种能够回答人们内心深层需要的东西的追求和热情。
审美教育理论必须强调艺术的人文功能,人必须具备这种区别能力,必须强调培养人对高贵的审美性质的欣赏能力,这对人的生活有着无比的重要性。因为艺术品应该包括艺术所拥有的那种取悦我们和感动我们、扩大我们的本领和给我们知识与智慧的功能。审美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们的艺术欣赏能力,以使人们在欣赏艺术品时,获得艺术品所能提供的珍贵经验。学会如何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同时着眼于人的基本素质的提高。
审美教育即是我们通常说的美育,或叫做美感教育。美育是实践性的美学。(转第73页)(接第75页)美育从广义上讲是通过艺术和现实的多种途径来进行审美活动。而学校的审美教育是狭义的美育,但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重点对象。因为在校青少年和儿童正处于身心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最容易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有利于良好审美观的早日形成,从而能以高尚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同时学校本身就有音乐、美术等美育内容的学科,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审美活动。由于音乐和其他艺术不同,它不是思想的痕迹,而是意志本身的痕迹,所以,音乐的作用比其他艺术的作用都要大而且深刻。音乐是一门极富感情表达和感情力量的艺术,人们通过有目的地参与音乐教育活动,就能激发出人类心灵深处的感情火花。可见,没有音乐教育的参与,美育的任务是很难完成的,音乐教育只有和美育相结合,才能发挥它应有的教育价值;而美育也必须和音乐教育相结合,才能全面实现它的教育功能。
美育和音乐教育同属于意识形态,同属上层建筑,它们都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们都以人为服务对象,都承受着教育科学原理的指导,都必须通过人的心理活动来完成,都需要经过联想、想象、兴趣、意志、情感、记忆等心理过程,都以形象思维为感受的基本前提。通过这些心理活动过程就可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不断积累得到升华提高,使睿智的审美批评成为发掘艺术作品的意味的典型方式。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力,便可使他们更好地把握艺术的意义,更充分地意识艺术潜在的意味,学会欣赏艺术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以达到丰富学生的视野,使他们的审美能力更强,生活更有价值,精神追求得到更大的满足。这样,就可以使青少年学会欣赏艺术和理解艺术,最终将会变成艺术的热爱者。
当我们的学生一旦熟悉和进入那些高质量的艺术品中,而且掌握了欣赏其审美价值的技能,就不会对音乐、艺术无动于衷,觉得它们可有可无了。音乐、艺术是一种能激起很高级的审美经验的人造物,这种经验是一种愉悦的、丰富的和见识深刻的经验。可以设想,当一个社会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有机会、有能力欣赏人类迄今创造出来的和思考出来的最优秀的作品,这个社会定会出现一种极为祥和、宽容、进取、健康的新气象。
可见,音乐教育与美育的结合,不仅必要,而且很有可能。这种结合绝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交缘重叠,而是实质性的功能上的强化。从美育的角度来讲,通过音乐教育这一重要分支的实践使之达到存在价值的全面体现,而从教育的角度来看,通过审美因素的体现和吸收,将是一种寻根求源性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而不至于对待美育教育停留在只追求直接的效果而不求间接的效果;只知技法的传授和学习而不知精神修养,使青少年学会赏识自然和艺术之美,学会应用其美以改进生活的方式,感化其美以陶冶高尚的精神。我们要引导青少年按照美的标准,正确对待和处理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和衣着仪表,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审美观,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跨世纪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廖家骅。音乐审美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8。
[2]卓菲娅・丽莎著,于润洋译。论音乐的特殊性[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10。
[3]腾守尧。艺术感觉与美育[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
[4]俞玉滋,张援。中国近现代美育论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5。
走近音乐世界论文范文 第四篇
音乐,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美妙的艺术,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更是一种会使人陶醉其中的艺术。
谈起音乐,肯定会有人说音乐会。可我不禁为此遗憾。因为我并没有参加过隆重的音乐会,现场听到大师们弹奏的钢琴声和其他的音乐声,而是只在学校中参加过合唱活动。虽然只是小活动,但我在活动中也感受到了艺术的美妙与艺术带给我的乐趣。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我们在学校进行了合唱展示的活动。
其中有一个班级,演唱的是歌曲《国家》。铿锵有力,声如洪钟的歌声,不仅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我好像佩戴着红领巾,正面对着国旗,面对着曾经战士们用鲜血染红的'国旗。看着在空中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我不禁将手高高举过头顶,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向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士们,向伟大的祖**亲敬礼……此时此刻,我是那样心潮澎湃。
活动结束时,我还久久没回过神来。
“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这句嘹亮的歌声,仿佛如今还在我的耳畔旁萦绕。
走近音乐世界论文范文 第五篇
[摘要]随着音乐的飞速发展,音乐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现代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音乐。但很多人并不明白到底什么是音乐,音乐学这一学科又是怎样的。本文就音乐与音乐学这两个名词用自己的理解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音乐 音乐学
说到“音乐”,可谓众所周知,它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甚至可以说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音乐的,因为我们需要它来抒发我们内心世界的情感,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和精神世界。但提及“音乐学”,这一名词可能一般人就说不大清楚了,那么到底什么是“音乐学”,音乐与音乐学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接下来就谈谈我个人的浅薄认识。
说“音乐”,我想把“音”与“乐”分开来讲。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声音,通过声波传送到人的耳朵里而产生的一种听觉感受,分为乐音和噪音两种:物体作有规则的震动时所发出的声音为乐音;物体作无规则的震动时所发出的声音为噪音。乐是把乐音按照一定的规律或方法(包括音高、节奏等)将其排列、组合起来,通过人声或是乐器表现出来,引起听者的共鸣,以达到表达人的思想,传达情感的目的。以前很多书中只把乐音界定在音乐的范畴内,说“音乐都是由乐音组成的”。而事实上在现在的音乐中,尤其是在流行音乐中,为了追求一些特殊的音响效果,噪音也被拿来使用,而且效果也不错,只是它的使用频率很低,偶尔应用而已。所以可以说,音乐是人类用以抒发内心感受、表达思想情感、陶冶精神世界的一种重要工具。是艺术,更是一个学科领域。
那么,在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何面对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了音乐爱好者和音乐学者们的研究对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音乐学。音乐学,musicology,是研究音乐的所有理论学科的总称。音乐学的总任务就是透过与音乐有关的各种现象来阐明它们的本质及其规律。如研究音乐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有音乐美学、音乐史学、音乐民族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等;研究音乐的物质材料的特点的,有音乐声学、律学、乐器学等;研究音乐形态及其构成的,有旋律学、和声学、对位法、曲式学等作曲技术理论;还有从表演方面来考虑的,如表演理论、指挥法等。
音乐学可以说是人文科学的一部分,是研究音乐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科,它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很广,如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和对它的感知过程与人;音乐的历史与发展和演变;以及物理的、心理的、美学的、文化的等知识领域的相关内容等。总之,有关音乐的一切事物及学术领域均是音乐学的研究对象,都是音乐学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这门学科的确立迄今大概有二百多年,是一门年轻的学问。“音乐学”被作为音乐学术研究领域的总称确定下来是在1885年奥地利音乐学家阿德勒(G、Adler)发表了《音乐学科的领域、方法和目标》一文以后,将隶属音乐学的各种门类划分为两大部门,第一部门为历史音乐学,包括音乐通史与各种专业史;第二部门为系统音乐学,包括可应用于音乐不同领域的法则,如研究和声、节奏、曲调的法则,音乐美学与音乐心理,音乐教育学与教学法,对音乐民族学及民俗学的比较研究等。另外又列出这两个部门的辅助学科,如历史部门的文献学、传记学、史学、文学史、哑剧及舞蹈史等;体系部门的音响学、生理学、逻辑学等等。它的分类法成为以后德奥系统音乐学分类的基本依据。
综上所述,音乐与音乐学之间就必然形成了一种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音乐的发展给音乐学提供了更广泛的研究内容和题材;而借助于音乐学的研究,解决了音乐中的问题,音乐才会以更加迅猛的速度进步、辉煌,为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作出重大贡献,让人类的心灵世界多姿多彩。
让我们共同努力,在音乐的世界中尽情畅游,学好音乐,学好音乐学,为人类音乐的美好未来而献己所能。
【参考文献】
[1]蔡际洲.音乐学[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百度百科.
走近音乐世界论文范文 第六篇
浅析秦腔音乐艺术个性论文
秦腔的独特风格就是人们常说的“慷慨激昂,苍凉豪迈”。这种独特的个性,是千百年来在西北这块独特的地域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现着西北文化的精神风貌和西北人民的个性与情怀。它特殊的艺术内涵和独立的美学体系,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我们振兴秦腔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努力保持其个性,使这一“地方文化名牌”在民族艺林中永放光芒。秦腔艺术的独特个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体现在众多传统剧目上。传统剧目的题材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歌颂爱国主义、呼唤正义、惩恶扬善、扶正驱邪的,以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宫廷戏为主,并兼有家庭生活戏和神话戏。民间概括为“奸臣害忠良,姚婆毒先房,相公招姑娘,神仙斗魔王”,可谓形象、中肯。如秦腔的“江湖二十四本”:《春秋笔》《八义图》《回荆州》等;同州梆子的“八大本”:《赵氏孤儿》《鸳鸯被》《和氏璧》等;西府秦腔的,--十四大本”:《蛟龙驹》《劈牮山》《少华山》等;另外还有取材于神话故事的佛道戏:《黄河阵》《判官磨镜》《钟馗嫁妹》等。这些戏大都政治生活气息浓郁、情节生动、结构严谨、场面宏大、冲突激烈,注重唱念表演,因而其情节、气氛常常是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表现出一种慷慨悲歌的大气势。从剧目表现的人物来看,基本上都是以帝王将相、烈士伟人。忠臣义士、孝子烈妇诸类有身份的、命运坎坷悲壮的人物为主。如《二进宫》《下河东》《李陵碑》等。因而在角色行当上常常以须生、花脸、正旦居多,表现出一种苍凉、悲壮、豪放的情感。从剧目的戏剧冲突来看,其火爆激烈之态势可以说居所有剧种之首,足显正义取之不易,邪恶根除之艰难。其明显标志是在剧名前多冠以杀、打、斩、战诸动词。如《杀驿》《打镇台》《斩单童》《战马超》等。如此称者,不计其数,因而演出中常有惊心动魄、振聋发聩之功效。这是与以秦地为代表的西北民族的传统的骁勇好斗、侠肝义胆、激情豪爽的个性分不开的。这些都说明了秦腔悲壮激烈的风格。我们振兴秦腔,就是要保持和发挥秦腔的这一鲜明个性。
其四,秦腔的个性还体现在它的表演技巧上。秦腔在表演上也有自己的一套独特技巧。如:耍翎子、耍獠牙、咬牙、甩梢子、摇帽翅,以及真刀真枪打斗等,这也是体现秦腔个性的一个方面。但是,非常遗憾的是,现在某些技巧已不再使用了。听现在的一些老艺人讲,过去的演员都有一技之长,所以才会有“一招鲜,吃遍天”的演艺佳话。今天我们振兴秦腔艺术,也要继承、发扬秦腔的这一个性特色,使那些惊人的绝技和真功夫流传下去。
当然,秦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个性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原因有四点:一是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辛亥革命”后,以西安易俗社为代表的戏曲表演团体为“辅助社会教育、移风易俗”对秦腔进行了诸多改良,编创了许多以“双生双旦”为主角的新剧目,如《三滴血》《翰墨缘》等;二是秦腔在建国以来引进了许多外剧种的剧目,如《红楼梦》《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三是为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一些省市剧团编创了许多现代戏,如《西安事变》《千古一帝》《郭秀明》等;四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借鉴吸收了一些外剧种及其他艺术门类的艺术元素。这些变化都给秦腔的传统风格融入了委婉细腻的新格调,使秦腔表现社会生活的内容更为丰富,适应的范围也更为宽广。当然,这只是整体中的局部,并不代表秦腔艺术的总体风格。我们振兴秦腔艺术,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以秦腔传统风格为主导的秦腔艺术的个性,并永葆其个性的魅力。继承和发扬秦腔的传统个性绝不能抱残守缺,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来看
走近音乐世界论文范文 第七篇
高中音乐艺术鉴赏模块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实践
音乐新课程实施己进入了深入发展的阶段,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每位执教者都有了很大的收获,音乐教学水平与效果有明显的提高,音乐课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执教者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问题,出现了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的现象。比如z在音乐课堂中一昧地强调学科之间的“综合”,而失去了音乐的本体,没把音乐作为师生共同探究的主要载体,而违背了“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过分地关注教学形式,只顾追求课堂中热闹的效果,使课堂上有形式而无音乐……这些现象的出现无疑影响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效益,这无形中削弱了音乐学科的内容与特点、与价值作用。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笔者进行了冷静地思考:怎样才能获得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高质量、好效果?通过对音乐教学的反思,对《音乐鉴赏》模块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究实践与校正。
一、对音乐教学有效性的认识理解
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怎样认识理解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为。笔者认为g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音乐课堂教学,具体一点或即一节课中,学生是否感受、体验到了音乐?是否真正感受到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音乐的风格特点、音乐要素的独特的表现力所起的作用?是否真正理解了音乐作品的内涵与了解到了所学音乐作品的概念?是否乐意参与到创编、表现音乐的交流活动中?是否学会了评价音乐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真正获得了快乐与成功感?享受了音乐获得了愉悦?通过教与学,学生有无收获与感悟,有无进步与发展,都是衡量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标准。
一句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
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实践(一)作好音乐教材内容的选择与有效重纽
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课堂师与生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共同所需的相关音乐材料。通常情况下,它以教材的方式承载,其中学生以音乐教材为核心内容,执教者在备课时必须对音乐教材的内容进行必要的选择。为了获得教学的有效性,根据音乐教学的需要,执教者也会自行进行一些选择,对教材加以重组,合理有效地组合音乐教学内容,恰当地分析音乐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对音乐教材内容的合理选择与重组是执教者驾驭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体现。具体在选择与重组音乐作品时要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音乐的经验入手,使其真正为学生所愿接受和喜爱的音乐作品,才能使教学收到好的效果。比如可将同类题材的音乐作品根据教学需要组合一起。在教材中奥运会会歌《手拉手?(韩国釜山奥运会〉就与北京奥运会的会歌《你和我》相比较学唱,比较两首歌曲的异同及,对音乐风格的感受、体验、了解。
在教学中也可将同类体裁的音乐作品重组搭配。如中国民歌中的《莱莉花》把大江南北的“莱莉花”:江苏、河北、东北等地唱“莱莉”的民歌放一起聆听鉴赏,在比较中学生很容易发现了“南柔北刚”,用这四个字加以总结并分析了形成这些风格各异的民歌精品。还有,在鉴赏《阳关三叠》时,设计了让学生鉴赏用声乐和几种器乐演绎的音乐作品,帮助了学生对“友情”这个主题的理解与感悟。
(二)把音乐教材中音乐内容及表现形式及相关文化作为探究学习的载体
音乐艺术含盖z音乐内容、音乐形式、音乐表现手段及音乐艺术具有人文性,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学科人文属性的集中体现,具有充分的多元文化价值。
笔者认为要贯彻执行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原则,教学就要以音乐为主线,即探究音乐,即整个音乐鉴赏活动要围绕着音乐音响来进行。如在鉴赏舒伯特艺术歌曲时,学生就聆听学唱教材中的舒伯特创作的《蹲鱼H菩提树H魔王?,带领学生感受、体验这些歌曲的风格特点,进而探寻出舒伯特创立艺术歌曲音乐的特点与舒伯特在音乐艺术中的贡献,让学生能认识什么是艺术歌曲?鉴赏过程中要对音乐家舒伯特及创作背景进行了解,但必须把握好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关系。
要明确:要学习理解音乐必须了解相关文化,而了解学习相关文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评价音乐。
音乐鉴赏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能离开音乐。学习音乐时无音乐就不是在上音乐课,音乐学习时不能削弱音乐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不要把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作为探究的主要内容,若把音乐艺术作为教学中的点缀和陪衬,那就谈不上音乐课的有效性了。“如果音乐课无音乐就等于削弱或否定了音乐课程的基本价值,会使音乐学科失去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作用与意义”0(金亚文讲话)
(三)确定具有可行性及可测性的教学目标
金亚文先生在《音乐教学论》中说:“音乐课程价值体现在音乐课程目标上,音乐课程的目标体现在音乐教学目标上,音乐教学目标体现在学段、学年、学期和学时等目标上。执教者在设计每课时教学目标时应该重视目标的设计。”笔者认为确定教学目标时应紧密围绕目标设计和展开音乐教学活动。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确定,按新课标要求从三个维度来设计,目标要具体简明具有指向性和达成性、可测性。也就是说通过一节课的学习音乐的活动,通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
走近音乐世界论文范文 第八篇
钢琴音乐艺术特点探析论文
一、以主调音乐创作为主
二、音乐以民歌、古曲、戏曲为创作素材
中国优秀的作曲家充分挖掘并利用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不仅发展了音乐的民族化,给民族音乐赋予的新的内涵与精髓,也为凝聚民族力量、推动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由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改变而成的钢琴音乐,不仅在音乐素材上与传统音乐极为贴近,在音乐结构上也采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编曲方式,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王建中的《军民大生产》就是由同名歌曲改编而来,它的创作原型是陇东民歌《推炒面》;《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也改编自同民歌曲,它的创作原型是陕北民歌《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与《女孩担水》;周广仁的《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改编自陕北民歌《三十里铺》;后期不少备受好评的钢琴音乐如《兰花花》、《正月新春》、《解放区的天》都是以陕北民歌为创作素材,刘庄的《钢琴变奏曲》、尚德义的《喜丰年》、崔世光的《山东民俗组曲》等都是以东北民歌为创作基调。这些根据多地民风民俗改变而成的钢琴音乐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作品的原貌,在延续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上也赋予了这些音乐新的含义。
三、钢琴音乐模仿民族乐器
四、旋律与和声具有中华民族特色
五、总结
钢琴在中国是一种“舶来品”,它在音调、音色等方面同中国传统民间乐器都有较大的差别,但正是这种具有强大表现张力的乐器赋予了中华民族音乐不一样的意蕴。中国钢琴音乐经历了几百年的创作之路,已经逐渐走向成熟,作曲家仍在通过不同的技法与手段对其进行革新,中国钢琴音乐别样的艺术特征在今后的发展中定会有不一样诠释,它对中国音乐文化内涵的体现也将更加全面。
走近音乐世界论文范文 第九篇
一、研究意义和现状
(一)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据调查:
高达90%的大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而不喜欢古典和民族音乐,在课堂和课余与他们交流时发现,许多学生喜爱音乐,也仅仅停留在一些肤浅、粗俗的流行音乐,对高雅音乐缺乏兴趣,对课堂上所播放和讲解的一些古典音乐,他们认为是“过时、老土”的,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较为浅薄和单一。
而在当今的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不利于青年学生音乐素养提高的因素。一些传媒的“误导”,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的冲击着学校正常的、健康的艺术教育,对青年学生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导致部分青年学生审美素质低下,良莠不辨,美丑不分。
因此如何如何利用流行音乐为手段来提高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音乐教育的成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
目前有关流行音乐方面的刊物和资料已有不少,已经出版的有关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记录、呈现流行音乐发展史料特点的成果有:
汉唐文化公司组织撰写的《十年——中国流行音乐纪事》,金兆钧著《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20年》,付林编著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20年》等几部专著。
他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对流行音乐圈子里的词曲作家、制作人、乐手、歌手做了大量的采访,拥有几百个小时的录音资料。
和《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20年》一书相似,流行音乐圈中的作曲家付林也以一名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中的重要亲历者、参与者身份编著了《中国流行音20年》一书。
该书以年代更替为序,以大事记的形式,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脉络,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梳理。该书与上述两部著作,在史料上可以互为补充。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著作不仅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迸行了线性描述,更为难得的是,该书每一个章节都专设一节,简单介绍当时流行音乐发展所处的社会文化大背景,并且每一章也设有“小结”。
对这一时期流行音乐的发展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所有这些,都对深入展开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研究工作具有启发性。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流行音乐的概念与特征
、流行音乐的概念
、流行音乐的特征
2、当代大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原因
、流行音乐的新奇性吸引了大学生
、流行音乐的艺术特色符合大学生的审美需求
、流行音乐的娱乐性满足大学生追求时尚的欲望
、流行音乐传播手段的科技性适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3、流行音乐对大学生的影响
、积极方面的影响
、消极方面的影响
4、如何处理好流行音乐与大学生关系的思考
、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观
、正确评价流行音乐的审美价值
、尊重并引导大学生对流行音乐的选择
、加强对不良流行音乐的管制
5、结束语
三、主要参考资料
[1]张庆庆.浅谈艺术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大庆社会科学.2007,(03).
[2]高玉武,温蓓.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3]魏培修.音乐素质教育在大学生成才中的作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4).
[4]周岚.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教学与管理.2007,(06).
[5]杨晓勋.《中国流行音乐传播预测的理论与实践》.《中国音乐学》.1990年第4期.
[6]金兆钧.《中国流行音乐的世纪末批判》.人民音乐.1998年.
[7]曾遂今.《音乐社会学概论》.文艺出版社.1997年.
[9]潘海涛.《金铁霖谈中国歌坛之怪现状》.中新社北京三月十日电.2006年3月.
[10]张小远.解亚宁.《心理健康教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
走近音乐世界论文范文 第十篇
古典园林的布局章法
古典园林的布局章法可以分为动静交织、虚实相济、旷奥有度、曲直对比、大小相宜、开合聚散等6种表现方式,这些艺术处理手法的应用,赋予了古典园林一种音乐律动之美。动静交织是中国古典园林整体布局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体现为动静区域的划分,如可供游戏游赏的山水就属于动的区域,可供休憩坐赏的亭榭就属于静的区域,动静区域的划分根据园林规模的大小,各有侧重,通常规模较大的园林,游览路线比较长,且有回旋的余地,主要以动观为主,静观相辅,规模较小的园林正好相反。从整体布局来看,园林有动、静两大区域,这两大区域又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各种景象混合交替,动与静也处于交替变换之中,使得园林的艺术结构就有了向音乐一样的动静对比和转换的律动之美。至于虚实相济,主要体现在近景和远景、景处和留空处的对比布局的关系上;曲直对比,讲究一个“藏”字,曲径通幽,方显其中韵味,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下,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更能够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2]。
古典园林的结构韵律
古典园林的结构布置都围绕一个“韵”字展开,“园韵”是园林的“魂”,也就是园林艺术的风度和气质,这主要体现在“独奏”和“协奏”2个方面:园林景观的“独奏”有3种表现形式,一是重复、变化和齐一,这种节奏形式是音乐节奏的基本形式,但也常出现在古典园林艺术中,其中,游廊就是最有节奏的景观;二是层递,这种形式是由重复衍生而来,音乐节奏比例的层递与园林空间造型的层递极为相似,在艺术上是相通的,都能够给人以美的感受;三是循环和回旋,园林结构也具有曲式结构中起、承、转、合的特点,这属于音乐性的循环和回旋,其作用于立体结构中,更富有音乐抒情的乐感。园林景观的“协奏”体现在“动”上,移步换景取得的观赏效果与音乐的流动性特点极为相似,游人在感受到各种景致之美的同时,仿佛是在聆听一部大型的协奏曲,具有浓郁的乐韵[3]。
3结论
艺术是共通的,具体体现为结构、创作法则、处理手法上的共通,园林艺术和音乐艺术是紧密相连的,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具有音乐凝固之韵,也具有音乐律动之美,虽然实现路径不同,但都遵循着美的法则,在艺术上都以实现美为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培.园林艺术与音乐艺术的美学关系初探[D].河北农业大学,.
[2]张培,孟朝,聂庆娟,王中华,李艳.园林艺术与音乐艺术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6(11):12788-12790.
[3]张培,孟朝,聂庆娟,盖力岩,崔立志.艺术与情感同构―――园林与音乐艺术美学关系初探[J].河北林果研究,2007,10(2):224-226.
- 上一篇:幼儿园临时请假范文8篇
- 下一篇:卫生安全通讯稿范文17篇
相关范文:
- 博士论文英文致谢范文(精选50篇)
- 打造廉洁工程论文范文(精选9篇)
- 旅游设计论文摘要范文(精选9篇)
- 需求分析的论文范文(精选16篇)
- 论文设计手段怎么写范文(精选18篇)
- 学校消防案例论文范文(精选8篇)
- 观察议论文范文(精选11篇)
- 论文需要写什么范文初中(精选5篇)
- 干部日常考核论文范文(精选5篇)
- 汽车转向检修论文范文(精选10篇)
最新范文:
- 药品集中采购分析报告范文(精选9篇)
- 采购补充合同范本(精选5篇)
- 租办公楼合同范本(精选14篇)
- 英语作文范文中考翻译(精选5篇)
- 地面工作计划22篇
- 环保部工作计划(精选17篇)
- 团委个人工作总结7篇
- 早教合同范本(精选8篇)
- 销售承包合同范本(精选15篇)
- 普通话工作总结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