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范文工作计划范文工作总结范文合作方案范文日志日报范文工作报告范文年终总结范文申请书范文通知书范文请假单范文活动策划范文活动报道范文简历范文委托书范文授权书范文论文范文简报范文志愿书

村志纲目体编目范文(精选5篇)

发布时间:2023-04-06 15:52:35阅读量:627

村志纲目体编目范文 第一篇

罗田县志编修

一、明、清时期修志

自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至清光绪元年(1875),本县共修志7次。

嘉靖《罗田县志》 修于明嘉靖21年。民国l4年(1925)在“天一阁”藏书楼被发现。该志以原知县周英、劳樟委托张玉泉等文人编写的手稿为底本编纂而成,因是知县祝翊主修,故亦称《祝志》。其《凡例》说:“书法大略仿《大明一统志》”。编纂原则是“讳恶而彰善,稽实而缺疑,详没而略存,防谀而去诬”。全书约5万余字,有祝知县的序和教谕蔡元讳后序各一篇,分8卷统50余类。即地理志,食货志,官师志、公署志,学校志、人物志,惠政志、祀典志,艺文志、修武志,灾异志,杂志。该志保存了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也为后世修志起了一定借鉴作用。

袁福微《罗田县志》 王葆心先生在《黄氏千顷堂书目》卷七中见到这部志书的名字(据王葆心《购抄天乙阁藏本嘉靖(罗田县志)题后》),但从未发现这本书。袁福徵于嘉靖二十一年任黄州府同知。有人认为该志有可能即是《祝志》,只是袁福徵在祝志上加了一篇序言而已。

崇祯《罗田县志》 修于崇祯十二年(1639),由知县白乃忠主修。康熙《罗田县志》(后志)和光绪《罗田县志》均载有其序言3篇(白知县本人无序)。该志在战乱中修成,不见存书。

康熙《罗田县志》(前志)明秀才蔡梅山(字容远)编成于康熙四年(1665)。修该志时村市荒残,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未刊行,系手抄本,约4万字,没有序言,计4部8卷60余类。其卷、类设置与嘉靖《罗田县志》大体相同,《凡例》和志书内容也大部照抄,仅在《人物》、《灾异》等编目中增添了嘉靖《罗田县志》后的部分内容。这部志书距崇祯《罗田县志》仅26年,对该书却无只字有关记述。

康熙《罗田县志》(后志)成书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知县张琳领导编修,书首列编纂人员74人,计5部。设地舆志、建制志、赋役志、职官志、选举志、人物志、Z3C,志、方外志等8卷50余类共约l8万余字。志前有翰林院编修缪沅、黄州知府蒋国祥、知县张琳的三篇序和魏永丝(参与修志的黄冈人)的一篇跋。从 1 序跋中看出,张知县既是督修,又是撰乾隆《罗田县志》由知县姜廷铭主修,纂成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该志成稿时未付印,经过咸丰、同治间战乱,原稿落到私人手中,后幸被人发现,就用活版印行了几十部。全书约14万字,书首列编写人员4 31人,无序言,卷首为凡例、舆图、卷一卷二地理志,卷三建置志,卷四卷五赋役志,卷六学校志,卷七职官表,卷八选举志,卷九列传,卷十列女传。卷十一、十二艺文志,卷末杂志,共统65类。

二、民国时期修志

民国27年(1938),著名方志学家王葆心回到罗田,一面继续为《湖北通志》撰稿,一面留心搜集乡邦文献。民国30年,县长谢自力设立县志馆,聘请王葆心出任馆长,主修民国《罗田县志》。县志馆设在河东街张亚家,主要修志成员有李道寰(李家楼人)、李柏堂(古庙河人)、李东渤(石源河人)、汪辑丞(匡河人)及王葆心三子王夔强等。其经费开支由县政府财政支出,并得到热爱乡里的在外人士如方暾等人的捐助。民国33 年,王葆心病逝,民国《罗田县志》未纂成。其后,部分志稿及资料散失,余稿由王葆心亲属保存。

三、xxx时期修志

1951年,国家副主席xxx嘱王葆心亲属将民国《罗田县志稿》及有关资料送交省文史馆保存,xxx办公室出具收据以昭郑重。计有《嘉靖(罗田县志建置)订补>、《罗田沿革表》、《罗田沿革图说》、《罗田宋元明艺术总目》、《罗田秩官人物列传》、《罗田靖乱记>、《罗田团练始末》、《义川书院志》、《罗田物产志》等志稿及资料数百万字。现均收藏于省博物馆。

l959年,xxx县委宣传部组织专人编写《罗田县简志》,到l961年《罗田县简志》编成初稿,约3万余字。1980年,县志编译小组成立办公室设在县文化馆,有工作人员8人,从事旧志编译整理和重新编写《罗田县简志》。年底,光绪《罗田县志》白话翻译稿完成。

1981年5月27日,xxx罗田县委发出《关于成立(罗田县志)编纂领导小组的通知>,明确领导小组成员,正式设立《罗田县志》办公室,有工作人员6人。年底,《罗田县简志> 编印成册,全书2万余字,设建置沿革、经济概况、历史事件、历史名人、文物胜迹等篇。此后,进入本志资料采辑阶段。1985年元月26日,县人民政府发出《关于调整罗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的通知》,县长程坤波兼任主任委员。下设办公室,为局级常设机构。是年,有工作人员5人。

1981年5月,首届《罗田县志》编修工作启动。1981年5月27日,成立《罗田县志》编纂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志办公室成立后,开始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先后在北京图书馆、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首都图书馆、四川北碚图书馆、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上海图书馆、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档案馆、湖北省文史馆、湖北省图书馆、黄州博物馆、罗田县档案馆等地抄录有关资料近100万字,从本县民间收集到《万氏家谱》、《徐氏家谱》等资料,并走访大量知情人士,收集民间资料30余万字。还有各有关单位提供资料近100万字。至1995年底,县志办撰写出初稿24章,计80万字。1996年9月17日,《罗田县志》审稿会召开。l997年10月30日,终审会在黄冈市政府三楼会议室召开。11 月4日,黄冈市人民政府黄政函[1997>75号文件正式批准《罗田县志》出版。1998年9月,首届《罗田县志》出版面世。该志计30章,120万字。

2005年4月,二届《罗田县志》编修启动。2005年4月—2007年4月,为筹备阶段。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县志编纂工作,调整编纂委员会,召开全县地方志工作会议,部署启动二届修志;制定并报批《县志篇目》;落实各撰稿单位责任目标及撰稿人员。2007年5月—2008年12月,为资料收集阶段。2007年,由县志办组织和指导112个有撰稿任务的单位搜集资料。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全县各承编单位157名编修人员撰写呈送稿,交修志专班分别审查、修改、补充,交叉互审分纂,在反馈承编单位征求意见后,报县志总编室核定。2008年,对无法落实或无法完全落实承编单位的章节资料,如社会生活、人物、工业、商贸等,由县志办人员承担搜集资料和补充资料工作。全县共搜集资料达800多万字。2009年1月—2010年10月,为编纂阶段。在抓好资料补充的同时,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选聘4位熟悉修志业务的退休、退二线领导干部,加入县志总编室为成员,和志办在编在岗工作人员一起,组成县志编纂班子。2009年11月,结束分纂,2010年2月,形成30章180万字的县志初稿。2010年6月、10月,分别进行二审、三审,最终形成34章(含概述、大事记)160余万字的送审稿。2010年11月—2011年12月,为审后修改阶段。2010年10月,黄冈市《罗田县志》(稿)评审会在罗田召开。会后,县志办召开三次专班人员会议梳理评审意见,制订出调整结构、充实内容、精炼字句、完善全志的修改方案。之后,志稿由县志总编室执行主编、副主编负责审稿纂稿,严审把关,经一年时间的再次调整、修改、充实,形成33章158万字的定稿。2012年12月,经湖北省志办审定同意出版付印。2012年12月,《罗田县志》出版发行。

村志纲目体编目范文 第二篇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镇街志编修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做好镇街志编修是实现全区跨越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区已经进入了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新时期,新的形势赋予了地方志工作新的内涵和要求。志书是总结昨天的记录,把握今天的依据,创造明天的向导。做好镇街志的编修,发挥志书资政、教化、存史的功能作用,将有利于各级领导理清历史脉络,认清变迁轨迹,把握发展规律,有利于实现各地更好更快的发展。

2、做好镇街志编修是传承文化的需要。志书既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镇街志作为地情书,彰显了经济发展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不断更新的人文理念。做好镇街志编修工作,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有利于展现当地独特的文化特质,展示当地人民勤劳开拓、务实诚信的精神风貌,激发干部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忱,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做好镇街志编修是全区新一轮修志工作的需要。镇街志编修是总纂《区志》的基础,是新一轮全区修志工作“两步成书法”中极其重要的一步,事关新一轮修志工作完成的好坏。

因此,各镇、街道要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镇街志编修工作,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安心、尽心、潜心地做好编修,为全区的第二轮修志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奠定扎实的基础,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提供珍贵的历史借鉴。

二、进一步严格标准,保证质量,切实提高镇街志编修品位。

镇街志的编修必须坚持好“三个标准”:

一是思路清晰。一部成功的地方志,不仅要具备浓郁的地域特点,更要赋予鲜明的时代特色。各镇街志的编修必须按照《全区新一轮修志编纂工作规划》要求,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找准正确的记述主题。要主干分明、兼收并蓄,在浓墨重彩地详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真实反映区域民主与法制逐步健全、精神文明建设的历程和效果。只有做到观点正确、思路清晰,才能正确反映历史,留下一部有价值的志书,才能让后人通过志书的记述,了解到我们今天为之奋斗的事业的艰难和伟大。

二是资料翔实。当今世界,资讯十分发达,各种各样的文化载体,在以不同的方式反映我们的社会生活。作为志书,不能有闻必录,不加选择,要仔细斟酌、明辨真伪;资料的收集不能道听途说,要真实可靠;信息的采纳不能马马虎虎,要有凭有据;数据的使用不能前后矛盾,要准确无误。要充分占有资料,用正确的观点去统筹资料,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加工制作,使编修所选用的资料经得起推敲,准确地反映历史本来面目。编修人员在编写过程中,所采用的文字、文稿、数据、图片等一定要准确翔实、经久致用。只有这样,我们所编修的志书才会有持久的价值,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三是精工细作。质量是志书的生命,真实是志书的灵魂。镇街志编修必须坚持体例科学,记述精当,行文规范。凡参与编修工作的人员,都要本着“质量第一、精益求精”的原则,把精品意识贯穿到整个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力争修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后人的佳志良书。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力求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新特色、新突破。要加强地情调研,广辟资料来源,精心设计篇目,做到观点正确、结构合理、内容真实,使新编志书充分体现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和特定性的完整统一,真正成为改革开放的真实见证,成为助推发展的经世之作。

三、进一步加强领导,协力共促,确保镇街志编修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此,我再强调三个到位:

1、高度重视,领导到位。各镇、街道领导要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责任,自觉关心、服务、支持镇街志编修工作。要对镇街志编修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要对阶段性编修进行认真检查督促,严格把好质量关;要解决好必要的办公条件、经费等实际问题,为镇街志编修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明确任务,措施到位。各镇、街道要按照区地志办所制定的具体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好自己所承担的编修任务。面对时间短、任务重的紧迫形势,要按照志书篇目、编修大纲要求,层层分解任务,及时将责任落到人头。各镇、街道主编、修志人员要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发扬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树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保持一丝不苟、砾石淘金的敬业精神,保证编修工作有条不紊、有序推进。

3、加强协作,配合到位。镇街志的编修工作涉及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涉及上下各个部门,希望各镇、街道能加强与涉及单位的沟通协调,通力协作配合,把镇街志编修工作做实、做好。区地志办作为区志编纂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要大胆开展工作,充分发挥组织、指导、协调和督查的职能,各镇、街道要自觉服从区地志办的工作安排,接受业务培训和指导。

盛世修志,惠泽千秋,镇街志编修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大家一定要统一思想,合力攻坚,扎实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为彰显风采立言示绩,为跨越发展助力添彩!

谢谢大家。

村志纲目体编目范文 第三篇

根据调研安排,现将**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情况汇报如下:

一、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情况

**是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甘肃58个贫困县之一,也是甘肃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新一轮扶贫开发以来,针对南部山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际,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举全县之力实施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的新堡、干城、横梁3个乡镇实施整乡搬迁,对黑松驿、定宁、古丰等8个乡镇的58个完全干旱山区行政村实行整村组搬迁,新开发土地18万多亩,沿省道316线两侧集中规划建设12个移民新村和绿洲小城镇,累计搬迁安置贫困群众万户万人,县域内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得到显著优化,走出了一条高深山区贫困群众易地搬迁脱贫致富和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二、安置住房项目建设和分配入住情况

2011年以来,全县累计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4个(行政村内就近安置点11个),建成房屋16997套,安置农户16958户,人口68979人(建档立卡户13167户54906人,非建档立卡户3717户14073人)。其中:“十三五”期间共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6个(行政村内就近安置点11个),共建成房屋9227套(绿洲小城镇4790套,黄花滩康乐新村、富民新村、兴民新村、富源新村2678套,黄羊川镇、黑松驿镇、古丰镇、十八里堡乡、西靖镇行政村内就近安置点1759套),安置农户9227户34849人(建档立卡户6689户26113人,非建档立卡户2538户8736人。)

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由发改部门立项,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办理用地报批、征地供地手续,住房和城乡xxx门负责办理规划许可、竣工验收等手续,安置点工程建设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安置住房的数量、分布、土地性质、土地取得方式等具体情况如下:

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共建设安置点13个,建成住房15583套。分别为:爱民新村747套,立民新村589套,富民新村1379套,为民新村926套,圆梦新村1000套,阳光新村1035套,感恩新村918套,富康新村335套,惠民新村768套,兴民新村1259套,康乐新村779套,富源新村1058套,绿洲小城镇4790套(小户型792套)。绿洲小城镇土地属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其他12个安置点土地均为国有土地,以划拨方式取得,其中圆梦新村、阳光新村、感恩新村、富康新村3288套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富康新村335套房屋属商铺,尚未进行移民安置。

行政村内就近安置点:共建设安置点11个,建成住房1759套。分别为:黄羊川镇一棵树村50套,菜子口村116套,周家庄村25套,石门山村131套,马圈滩村185套;古丰镇古丰村211套,西山堡村490套;黑松驿镇黑松驿村249套;十八里堡乡曹家台村71套,东庙儿沟村181套;西靖镇七墩台村50套。土地均为即有集体建设用地。

三、安置住房手续办理情况

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和绿洲小城镇13个集中安置点中,圆梦新村、阳光新村、感恩新村3个公共租赁住房安置点2953套住房规划、用地审批、竣工验收手续均齐全;绿洲小城镇4790套安置住房规划、用地审批、规划手续齐全,已完成62幢1476套的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剩余安置住房正在进行竣工验收。上述4个安置点共有住房7743套,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总套数的。其他安置点因位于规划区外,未办理规划手续,竣工验收由有资质的第三方和住建部门进行工程质量鉴定后,出具了《**农村住房危险性定性鉴定报告》或《住房安全等级认定(鉴定)表》,用地审批手续齐全,共7495套,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总套数的。11个行政村内就近安置点安置住房1759套,土地属即有集体建设用地,规划手续、竣工验收手续齐全,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总套数的。

其中:**“十三五”期间共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6个(行政村内就近安置点11个),共建成房屋9227套。具体为:绿洲小城镇安置住房4790套,规划、用地审批手续齐全,已完成62幢1476套的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剩余住房正在进行竣工验收,占。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康乐新村、富民新村、兴民新村、富源新村新建安置住房2678套,位于规划区外,未办理规划手续,竣工验收由有资质的第三方和住建部门进行工程质量鉴定后,出具了《**农村住房危险性定性鉴定报告》或《住房安全等级认定(鉴定)表》,用地审批手续齐全,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总套数的。黄羊川镇菜子口村等11个行政村内就近新建安置住房1759套,土地属即有集体建设用地,规划手续、竣工验收手续均齐全,占。

四、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情况

我县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自2015年开始,在黄羊川镇先行开展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17年全面铺开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工作。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开展确权登记,招标金额万元,已支付万元,支付率。目前已全面完成70995宗农村不动权籍调查工作,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完成权籍调查16997宗(“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完成4437宗)。绿洲小城镇162幢3998套楼房已完成楼盘落宗,正在进行楼盘首次登记。

截至目前,除1537套兜底户安置住房外,全县应登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15421套。其中:具备登记发证条件的5437套,占应登记任务 %;暂无法登记的9984套,占应登记任务,主要为公共租赁住房2953套,缺少竣工验收住房3314套,同步搬迁非建档立卡户住房3717套。已登记颁发不动产权证书1133本,占具备登记发证条件任务的。其中:“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7890套,具备登记发证条件的2038套,占应登记任务;暂无法登记的5852套,占应登记任务,主要为尚未竣工验收的3314套,同步搬迁安置的2538套。已登记663套,占具备登记发证条件任务的。

五、存在的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量大面广,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涉及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发证工作总体进展缓慢,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一是由于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整合了多项资金进行建设,搬迁安置方式较为复杂,村组之间存在差异,难以集中统一办理。如4、5、6号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属公共租赁住房项目,根据《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百问百答》要求,需回购后向移民搬迁户颁发产权证书,但回购资金筹措困难,导致无法及时向农户登记发证。二是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安置点住房大部分属统规联建,各安置点内户型面积基本一致,整乡整村搬迁后移民群众已实际搬迁入住,但部分建档立卡户安置住房面积超出控制标准25%或每户超过20平方米,“十三五”期间同步搬迁安置的非建档立卡户每户仅交纳了1万元房款,后期产权分割、户型置换、改造住房结构及补缴房款等工作存在难度,致使登记发证难以推进。三是部分搬迁安置户因住房资金未交纳清,仅交纳了部分房款,存在经济纠纷,无法申请登记;同村同时搬迁安置户因“十二五”和“十三五”政策存在差异,缴纳的房款数额不同,群众意见较大。四是黄花滩易地扶贫搬迁12个安置点和绿洲小城镇安置点群众原宅基地属集体土地,而现搬迁安置住房占用的土地属国有土地,向搬迁安置住户颁发的不动产权证书为国有住宅用地,将不利于下一步集体资产折股量算等“三变”改革。五是我县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涉及万宗,易地扶贫搬迁涉及2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农户万户,万人,量大面广,加之农村不动产权属来源证明材料严重缺失,各类矛盾纠纷较多,需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投入,而我县属国家深度贫困县,年初刚刚脱贫摘帽,登记发证所需经费严重不足,乡镇和各部门的工作重心集中在脱贫攻坚和产业扶贫,加之移民区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收入,安置点内多为老弱病残或锁门户,仅靠县不动产登记中心10名干部开展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困难重重。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恳请上级部门在政策、经费方面给予协调支持。

六、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调研座谈会和冷局长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按期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任务,让搬迁群众早日吃上定心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确保问题及时解决。积极向县委、政府汇报,争取上级支持,建立健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登记发证联席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一月一调度,听取各乡镇工作进展汇报,及时协调研究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登记发证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矛盾,确保做到应发尽发,合法合规,切实维护搬迁群众的合法利益。

二是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充分认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决落实国家和省、市安排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定信心,不等不靠,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上下联动、群策群力、加快工作进度,充分发挥村、组干部的作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做到相互支持、相互补台,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三是注重宣传引导,确保群众广泛参与。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通俗易懂的宣传内容,向群众讲清政策,讲明理由,广泛宣传开展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的重要意义,积极争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切实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在权属审核、登记申报、纠纷调处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保障登记发证工作顺利推进。

四是坚持便民利民,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信息共享、上门服务、设立便民服务点等方式,尽量方便搬迁群众就就近申请办理安置住房登记。认真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力度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精神,区别不同用地性质、不同安置方式,分类施策,稳步推进,制定符合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实际的登记措施办法,规范登记资料,确保按照既定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登记发证工作任务。

村志纲目体编目范文 第四篇

今年3月初,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对20_年xxx五项扶贫工程xxx进行抽查验收的通知》要求,我们立即对2003年启动实施的三项工程进行了复查验收。在9县(市、区)及乡、村组织自查的基础上,市扶贫领导小组组织扶贫办、财政局、以工代赈办、农行的有关人员,采取看、查、问、访、计的办法,分组对20_年度实施的新村、移民、卫生扶贫工程进行了到户调查和进村验收。通过验收,各县(市)区在实施三项工程中切实做到了领导责任、扶贫项目、扶贫资金三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20_年度安排实施的117个扶贫新村、623户移民扶贫和17所卫生扶贫项目己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并取得了三 个方面的成效:

1、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广泛发动群众以兴水、修路、立产业为突破口,解决长期困扰贫困农户的路、水、电、通讯等瓶颈问题。20_年实施的117个扶贫新村共修建村道公路公里,修建便民路119公里,打卫生井618口,修石河堰10处,整治山平塘100处,建蓄水池744口,建供水站124处,建提灌站10处,维修引水渠公里,新增蓄水量万方,解决饮水困难人数万人,解决饮水困难牲畜万头,改造中低产田土453公顷。通过新村扶贫的项目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这些村的基础条件。

2、产业建设得到加强。

20_年度扶贫新村栽植优质水果万亩,稻果鱼430亩,发展生猪万头,肉牛783头,山羊万只,饲养小家禽39万只。项目村实现了村有1—2个有一定规模和特色、覆盖面广、农民稳定增收的骨干项目。达到xxx五个一xxx标准的农户达95。117个村共转移劳动力万人,为每户培训有一个掌握1—2门实用技术的技术明白人万人。2003年项目村年人均新增纯收入元。人均占有粮食公斤,解决637元以下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万人,改善637元—1138元初步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万人。

3、人居环境发生变化。

按照xxx一路、二水、三产业、四人居环境xxx的总体思路,对新村内的农户住房实行xxx三建xxx(建家、建园、建池),xxx五改xxx(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xxx五通xxx(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xxx三化xxx(院坝硬化、厨厕卫生化、居住环境美化)建设,着力打造扶贫新村的亮点。扶贫新村完成五改三建的总户数达11639户。其中:改房万平方米,改厕万平方米,改厨万平方米,改圈147902万平方米,改院坝万平方米,建沼气池842口。实现了社间、户间道路通畅。新村农户都用上了清洁卫生水,房前屋后建有庭院经济,住房装饰一新,院落干净、整洁,环境美化。2003年实施的如高坪的青林村、白山沟村,营山的寨门村、窑口村,顺庆的石元坝村等,这些村不仅在基础条件上得到了极大改善,支柱产业基本形成,而且农民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村志纲目体编目范文 第五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安排,是持续数十年、惠及数亿农民、全面提升我国现代化整体水平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近年来,我乡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方针,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来支持,新农村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切实推动龙观新农村建设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我们对目前新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一、新村建设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做法

1、领导重视,落实到位,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应该说,我乡地处偏僻,开展新村建设总体存在经济薄弱,群众实力不足等种种困难,但是由于乡党委政府对新村建设的高度重视,思想认识统一,决策坚决果断,新村建设才得以顺利开展。在建设过程中,按照领导、责任、指导、政策“四到位”的要求,各村成立了自己的新村办,直接负责开展新村建设工作。同时,根据区里相关政策,乡里制定出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由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通过统一部署、统一检查,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考核,切实保证了新村建设的顺利实施。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推动新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在开展新村建设过程中,做到规划先行、分期实施、全面推进,在一定层面上改变了以往农村人畜混居、杂乱无章的面貌。各个村在规划上突出根据自身特色,力求层次和造型的多样性,发展别墅与多层住房,新村建设的档次和水平不断提高。在全乡总体规划的指引下,山下村率先完成新村建设,百姓分到新房;李岙新村建设全面推进,目前已建至二层,大路新村建设也即将启动。龙峰、雪岙、龙谷等村正在根据本村实际,进一步的修订完善新村建设规划,准备新村改造。

3、立足实际,典型示范,是推动新村建设的有效办法。在新村建设中根据实际,量力而行,不在速度、规模、标准、方式上搞“一个模式”,而是结合各村的资源情况、农民的经济实力,扎实、有序地开展新村建设。同时还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通过典型引路、分类指导,保证新村建设按照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类实施,稳步推进。如山下村以全拆全建的模式,建成了欧式风格的住宅,整个新村风格统一,设施完善,树立了新村建设的典型。

二、新村建设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资金缺乏是旧村改造的制约因素。新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大多靠地方财政投入,而乡村两级财力有限,捉襟见肘。以大路村为例,群众对新村改造愿望强烈,今年作为整村拆建启动村,前期土地征用和苗木赔偿已支付300多万元,初步估计前期资金缺口200多万元。其他的几个即将启动的村,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类似的问题。

2、土地指标不足是旧村改造的瓶颈因素。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偏重于城市建设,对新农村建设预留的用地空间明显不足,较多的行政村几乎无建设留用地和代置换地。很多村群众有强烈的旧村改造意愿,但打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一对照,就知道新房子没办法着地,由于宅基地有限,根本找不到集中安置的建设留用地或代置换地。以实施整村拆建的李岙村为例,村庄原宅基地亩,且无土地指标覆盖,需原地安置基础户232户、无房户54户、大龄青年52户,合计338户。规划设计低层联排216套,多层90套,缺口较大。而大龄青年解困房尚需乡统一部分安排,占用土地指标。

3、群众思想认识不强是影响旧村改造的现实问题。旧村改造是一件惠及千家万户的好事,但由于该项工作涉及全体村民的切身利益,受传统生活模式、生活习惯的影响,加上现实生活条件的制约,部分村民怕负债建设。另外,个别群众的诉求与整体利益的矛盾问题。当前,城市化进程加速,许许多多的被征地农民、由于房屋拆迁、土地征用,出现一夜暴富的现象;也有的由于涉及重点工程、重要项目,由于要赶进度,导致有出现向被征地农民妥协事情,从而给人以“当钉子户有便宜赚”的错觉。我们当前在开展的新村建设过程中,致使个别群众漫天要价,影响推进速度、影响整体面貌。

三、加快农村新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与对策建议

旧村改造是我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将继续按照“梯次推进、全面提升”的要求, 推进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工程,不断加快我乡新农村建设步伐。

1、立足各村实际,合理选择改造模式。因村施策,分类推进,避免“一刀切”,千篇一律。对于规划不规范、村庄布局混乱,居住偏远、人口稀少的高山村,实行整村搬迁、集中建设的方式进行改造,开辟新的居民点;对于村庄布局基本合理、宅院建设比较整齐的,主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庭院改造,因户制宜,改造宅院、更换街门、翻新院墙,逐年逐户改造,达到旧村改造标准;对于村庄布局合理、宅院建设整齐,但基础设施不配套的要进行设施改建,健全农村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村庄建设整体水平。

2、拓宽渠道,破解资金难题。一方面,要用足政策,整合资金,形成推进旧村改造的合力。在实施过程中,要用足用好现有政策,按照相关法规进行规划、实施。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建立以村民建房投资为主体,村集体投入基础设施为配套,财政投入为扶持的旧村改造投资机制。目前,对于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及资金扶持较多,这些政策的出台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果整合利用这些政策和资金用于旧村改造,对旧村改造的推动作用会更加显著。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村级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大力开展脱贫帮扶工作,不仅向农业内部挖潜,还要向非农产业拓展。集中山林土地,搞规模农业,逐步把坡地和山林改成经济林,壮大村集体经济。继续抓好千亩桂花园和农业精品园建设,大力引进效益农业投资。农技部门及时输送科技种植技术,提高品质和产率,同时创造条件帮助解决销售渠道,切实帮助农民增收。

3、整合土地,给予政策支持。根据我们的国情以及土地法律法规精神,用地紧张的局面将长期存在,旧村改造用地问题,要从改革入手,制定相应政策,扩大增量、盘活存量、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开源与挖潜并重,加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力度。在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原则下,依法盘活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一是出台优惠政策,缩并用地规模,达到节约、保护耕地目的;二是推行多层公寓,缓解了建设用地紧张的矛盾;三是完善奖惩措施,对村民自愿腾退宅基地或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购买空闲住宅的,应制定政策予以奖励或补助。

4、强化管理,巩固改造成效。乡村两级要加强对旧村改造、新村建设设施配套等工作的监督管理,不得随意变更规划设计,工程实施要坚持一管到底,严禁违章、违禁建筑和“闯红线”施工,坚决避免旧村改造过程中形成新的“肠梗阻”。同时,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全面推行农户门前环境卫生责任制和街头巷尾卫生保洁员制度等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监管机制,巩固提高改造成效,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最新范文:

热门范文: